江鴿子很久之前看過一段話, 並深以為然。
宗教是父母,藝術是孩子……
他說的爹藝術, 亦不過是抬槓罷了,其實在生活藝術之前,一切藝術皆是從最古老的,出於人類對環境的未知, 對生命的未知,而延伸出來的宗教形式當中,慢慢發育出來的。
再往俗氣點形容,藝術的產生, 就是為了討好人類對美的追求的一種方式。
它不太重要, 要放在溫飽之後。
來自鄧肯的那幫孫子有目的私心, 他也有。
就誰也別說誰高貴。
他就是帶著老三巷街坊來混溫飽的, 不然,等以後常輝郡改革成功, 真正成為東方藝術之都了,而他的街坊們,受教育環境所限, 就得集體吃糠咽菜了。
所以,目的達到,抬槓贏了, 他就跑了,從此再不敢多說一句!
他可是有底線,會臉紅的正常人類。可不像鄧肯的某些孫子, 即便是被全世界鬥,人家依舊頑強抵抗,死不認錯。
說來可笑,畢竟馮肯藝術力量,在藝術圈禍屎攪尿這麼多年,其中利益鏈條牽扯太廣,如今即便是全世界都在跟人家幹仗,作為背後有資本財閥支撐的組委會,目前來看,這場架人家也沒輸,只威望大不如前。
說來好笑,就因為江鴿子是第一個站出來,指著薩霍蘭墳頭大罵的人,作為報答,十號廳只要是個人,就最少能混上個藝術學徒的頭銜。
那些民間評委也好,國際各藝術團隊的專業評委也好,到了最後,他們是壓根就不看作品,只要是十號展廳裡面的人,就按照人頭給他們堆票。
到了最後頒獎日,連那些在接待大廳的陪著照相,跳舞,敲鼓的那些漢子丫頭,竟都混到了初級藝術學徒資歷,算作一躍入行,從此世界立刻不同起來。
雖然是最低藝術資歷,人家桃子她們,如今每月享受楚國國家藝術補貼金一貫,常輝郡,郡內藝術補助金一貫,九州藝術補貼金一貫。
更不用說,大家如今都算作是有了鐵飯碗的人,就在飛艇站對面的新舞臺上,每月最少十場迎賓舞蹈表演。
按照九州藝術家保護條例,這個動態藝術藝術學徒做表演,基本薪金,起步每月最少也在十貫,甚至他們還有各種其它福利,像是服裝補助,化妝品補助,夜餐補助,高低溫補助,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等……
一下子,從碼頭建築工人,忽變成民藝學徒,整個老三巷舞蹈隊,這兩天就難免有些精神恍惚,接受不能。
這就藝術學徒了?
以後即使坐在家裡不幹活,也能拿錢兒了?
這是做夢呢吧?
年輕人是這般,那些老太太,小媳婦兒其實也這樣。
像段四哥他媽,段家的老太太,人家現在是民間麵點塑形藝術高階學徒,這就跟那些搞接待,敲鑼打鼓帶蹦躂的有所區別了。
拿待遇來說,老太太每月開始享受的國家藝術補貼,是十貫起步。並且,像是段奶奶這樣的高階麵塑藝術學徒,老三巷有最少二十五位。
老段家這次算是走了大運,除了老太太能拿數額不少的補助金,段大哥他們在飛艇站敲鼓作秀賺大錢兒,他家還出了兩位實在的府級藝術家。
燙葫蘆的段四哥,做拼花藝術的段四嫂子。
藝術家與藝術學徒,這待遇壓根就不能對比,基本的生活補助完全可以不必計算了。
像是段四哥曾經五文一個的燙葫蘆……如今要栓上漂亮的結子,穗子,裝進燙金的盒子裡,再配上段四哥的簽名,私印,加上鑑定部門的四個資歷確定印章,人家是可以進入府級藝術會所,步入拍賣流程的藝術品了。
蓋爾的藝術之路,是入門難,難於上青天!
然而一旦有了資歷,那就是金錢鋪地,一路光輝照耀。
不但有飯吃,還是有硬菜的上等席面兒。
從藝術學徒,藝術家,藝術大師,藝術匠師,再從民藝,走向郡成家,府,州,繼而國,國際,最後入九……藝術學無止境,總有永遠攀不完的山峰。
可老三巷人,卻跟別的搞藝術的人有著根子上的區別。
他們都清楚,他們的出息其實也就止步於此,一生再不可能有這樣的機遇。
因此,街坊們倒也沒有一下子就野心膨脹,想要跟這個世界談點什麼的意思。
老少爺們就想著,以後要把手藝做好,總不能讓顧客白花錢兒,至於其它的……咱不懂,也就不去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