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頭靠在謝克肩上。
“你想想,這幾年我這裡雖然沒有繼續這個研究,可是階段性的成果發表了這麼久,不但國內就連國外的各種實驗室也沒能得到更多進展,是為什麼?難道你以為那些專家教授有多清高,會因為不是自己的idea就那麼幹巴巴地等著麼?我不做,難道他們就不會繼續做?”
謝克親了親他的額頭:“可是他們不如你啊,而且這本來就是你提出來的論點。”
李時光把頭埋在他的肩窩裡悶笑,“其實我早就發現了,這個路子不太對。至少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是無法繼續的。”
醫學的發展向來是和科技緊密相關。
就拿病理學的發展來說。18世紀的中葉,歐洲一個叫莫爾甘的臨床醫生出版了醫學史上的不朽著作——《論疾病的原因和位置》,描述了病理狀態下的器官變化,器官病理學就此誕生。從此人們開始了“尋找病灶”之旅。百年後,又一個叫魏爾肖的病理學家,在顯微鏡的幫助下首創細胞病理學。如果僅僅用肉眼,或者放大鏡,是觀察不到細胞的。只有科技水平發展起來,發明了顯微鏡之後,人們的認知才能從器官病理學延伸到細胞病理學。
如果卡住李時光的不是他的思路,而是軟體和硬體上暫時無法支援的話,那麼的確,短期內是不可能有很大進展的。
如此一來,謝克都想要為那些被李時光畫的餅套住的研究員們默哀了……
不過因為是李時光的成果,所以謝克還是認真地看完了這個系列的論文,然後自己也寫了一點類似綜述的感想。
這個研究自從李時光擱置以來,雖然別的一些別的實驗室揀去當成寶自己做起來,但是一直沒有出什麼有用的結果,所以很多人都準備放棄了。就在這時,謝克發表的這篇文章出現在國內各大雜誌上。因為裡面有點比較新鮮而且看上去頗為有理的想法,所以再次引起了那些人的關注……和熱情。
謝克一點也不知道自己無意識的舉動跟他的師兄一樣,再次坑了別人一把。
另一篇文章是關於血腦屏障的。
血腦屏障就是血液和腦脊液之間的屏障,實際上是一種內皮細胞。除了氧氣、二氧化碳和血糖以外,幾乎很少有物質能夠透過這個屏障。人腦的營養由血液輸送,而血液裡總是會帶些不乾淨的東西,諸如細菌、病毒等等。人腦是人體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