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班子不多久,年齡最小,說話的份量不足,又沒有樹立起一定的威望來,所謂人微言輕,她的話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會場上依舊是死水一潭,幹部們還在仔細地掂量著其中的輕重厲害。
茂林早已知曉木琴的想法,還是在上次木琴與鳳兒到公社開會回來後,木琴就曾單獨找他,交換了意見,想聽他的想法,當時,茂林覺得這事責任重大,顧慮頗多,便沒有直接表態,說等他考慮考慮再講,見鳳兒說完了,又沒有誰人挑頭兒講話,木琴也一直拿眼神瞥他,茂林便無奈地發了言,他的話,代表了在場的大部分人意見,歸攏起來,就是三條:一是修路是對的,也必須把路好好修整了,不的話,村裡產出的東西運不出去,等於白忙乎啦!二是修個什麼樣的路,要是按照木琴的想法,能修成一條四米寬的大路來,那敢情倒好,但是,盡著全村的家當,困難重重,難題多多,關於資金、勞力、技術、裝置等等,因而,大修不如小修,保證完成任務握有勝算不說,還能對上對下有個好交代,萬一大修完不成任務,弄個半拉子工程放下了,再想拾掇起來,可就難上加難了,三是資金怎樣籌集,公社能給多少還是未知數,肯定多不了哪兒去,剩餘的,就得自己想法子,這可不是娃崽兒們滋尿窩,想咋滋就咋滋,不好想呢?
茂林剛講完,振富也急急地表態,他基本同意木琴的設想,但也有茂林關於資金籌集的顧慮,他的理由極為簡單,就是村人還窮得叮噹亂響,今年杏果收入的那點兒小錢,全被人們掖藏起來,稀罕得比自家的婆娘娃崽兒還要揪心上緊,想向村人借錢,恐怕還不如跟他們借婆娘使用痛快吶,因而,好事要做好,就得考慮周全,別弄到最後落了埋怨,留下罵名,好心可就得不到好報了呢?
振富的話,越發把大多數人的心態表明了,那就是,明著支援木琴的主張,實則釜底抽薪,暗裡支援了茂林的意見,他的話,引來一片嗡嗡地討論爭辯聲,一部分人贊同木琴的設想,另一部分人則堅定地站到了茂林振富們一邊,狗咬狗地撕咬不清,直到深夜,也沒有弄出個明瞭的結果。
木琴只得宣佈散會,散會前,木琴叫村幹部們都到自己所負責的各家各戶裡,去徵求意見,看看村人都有怎樣的看法,待把村人的意見收集起來後,再做打算,眾人一窩蜂兒地散去,只有鳳兒陪著木琴坐在屋裡,發了一陣子呆。
鳳兒理解木琴的心思,心急如煎,卻又無可奈何,鳳兒道,杏花村的男人都太功利哩,做啥事總想著請功擺好,一旦有個不好,就趕緊縮頭擺清自家,生怕自己沾上了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