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即伊斯蘭教的“五功”包括每日祈禱、施捨、齋戒和去麥加朝聖等這些儀式和《古蘭經》的規訓合在一起,不但提供了一種宗教信仰,而且提供了一種社會法規和政治體系信徒們感到他們彼此都是有共同使命的兄弟,這有助於團結當時還很渙散的阿拉伯民族
公園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後,阿拉伯人衝出了半島,並迅擴張到中東的拜占庭帝國和薩桑王朝然後向東一直擴張到了中國,向西方穿過北非,進入西班牙到750年穆斯林擴張第一階段結束時,世界上已經出現了一個從比利牛斯山脈到印度、從摩洛哥到中國的龐大穆斯林帝國750至1500年間,穆斯林又進行了第二階段的擴張在這一時期,他們向西進入中歐,向北穿入中亞,向東突入印度和東南亞,向南深入非洲內地;穆斯林世界的領土又擴大了整整一倍,其面積遠遠過歐亞大陸西端的基督教世界和東端的儒家世界
那個時期,以領土而言,阿拉伯人才是最有資格稱自己的疆域為“天下”的一群人,當然,我也不知道他們的語言中有沒有“天下”之類的詞彙
說到天下,再來說說儒家世界儒家世界並不是指中國,而是整個東亞,中國是統治者,其外圍的朝鮮和日本算是附屬
儒家世界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具有內向型的社會所以變化度非常緩慢,且侷限在從較早時代承襲下來的基本結構內另一方面,儒家世界有一點與其他兩個世界大為不同,那就是統一性
類似奧斯曼帝國境內各種巴爾幹基督教團體的那種令人費解的少數派集團、類似莫臥兒帝國境內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宗教不和,在中國是不存在的中國的這種內聚性,並非是當時才有的一種現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