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起兵器跟上了隊伍。
打仗,打得就是一個士氣。
明軍從潰敗到大捷,只用了一炷香的時間。
劉彥直已經不需要親自殺人了,他在空中現身就足以對清軍計程車氣造成巨大的衝擊,天上沒了海東青,地上沒了多鐸的帥旗,明軍又掉頭逆襲,各路清軍無法繼續支撐,匆忙收兵回營。
明軍一路攆殺過去,清軍大營已經被付之一炬,膽氣更寒,從撤退變成了潰逃,一路上丟棄輜重甲馬無數,明軍撿了大便宜,打下了翠微山不說,又連夜進軍,把四百里外的南泰縣城也收復了。
這一仗其實斬首數量很少,但是俘虜和繳獲極多,光是投誠的前明軍就有五萬之眾,一路上撿的輜重兵器和丟棄的金銀財貨更是不計其數,戰馬就有幾千匹,缺馬的近江明軍瞬間成了騎兵大戶。
不過這些戰績和斃殺敵酋多鐸相比起來就不值一提了,多鐸是滿清的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戰功卓著,吳三桂給他提鞋都不配,同時多鐸又是南征主帥,他的戰死,代表著滿清南下的徹底失敗。
本來方承斌只是想隨便應付一仗,沒想到打出潑天的戰績,他的實力迅速擴充,從一萬人馬擴充到了六萬,加上在江北征募的流民,足有十萬大軍,其中騎兵就有八千,步卒也都帶甲,他從一個回鄉隱居的御史,變成了雄霸一方的諸侯。
南京朝廷起初不敢相信多鐸授首,還是滿清自己釋出了多鐸身死的訊息,弘光帝、馬士英等人才恍然大悟,他們曾經無視的近江府,現在已經成為阻擋清軍南下的最大屏障,不,進一步考慮的話,豈不是另一個左良玉!
所以,多鐸授首,南京朝廷竟然毫無封賞。
坐鎮揚州的史可法看不下去,派船送來一萬石糧草和親筆書信,信中對近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