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結果,甚至主動參與到計算工作中去。
目前已經有三艘偵查艦趕到了座標,按照指令發放了大概數百枚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已經在除錯過後,開始源源不斷的回饋各種資料,王世子也將大腦中的生物晶片激發到了極致,計算著這些反饋的資料。
接下來還五分鐘內還會有近百艘偵查艦抵達座標附近,大概十個小時後,整個立體偵測框架便能搭建完成。不過對於王世子跟現場的科學家來說,現在這段時間也不能浪費了。已經工作的偵測器發回的資料雖然比較零散,但是也具備很重要的參考意義。這些資料將被整理、歸納,並與現階段遠征一號所掌握的躍遷技術進行對比,看能否找出改進遠征一號上躍遷技術的辦法。
而當整個偵測工程完畢後,這些科學家的工作將更為繁重,最終的目的是要透過這些資料,研究出整個木衛系統到底是以何種方式改變了這一塊的磁場,讓整個黑洞通道進入完美執行狀態的。雖然說現在地球文明還遠遠達不到佈局星球的水平,但只要消化了這些資料瞭解了原理,將這些東西發回星瑤城,那麼未來地球文明將可以透過類似的手段開始搭建星際蟲洞。
這種技術的意義就在於將能使得一個文明在宇宙中擴充套件變得更為可能。
這就好像地球上將無數城市連線在一起的鐵路跟高速公路一樣,如果沒有遍佈的鐵路跟高速,城市之間的聯絡將會削弱到極致。
而一個文明在宇宙中的傳播同樣要面臨這種問題。
在現有的條件下,即便是遠征一號在遙遠的外星系找到了適合人類生存的殖民星,並將之改造成功,後續飛船也將星際移民帶到了這顆星球,但是地球跟殖民星之間要如何聯絡?
按照現在的技術就是開闢出臨時蟲洞,然後進行空間躍遷。
但一來這種技術容錯率低,大規模的使用稍有不慎就將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二來,每次開闢臨時蟲洞都需要消耗巨量的資源,以此為手段來讓兩顆星球間保持流通狀態顯然並不靠譜,三來,同一個空間位置開闢多次臨時蟲洞之後,可能會導致原本空間出現亂流,這基本上必然的事情,臨時蟲洞對於空間結構要求本就很高,適合的地方並不好找,頻繁使用二到三次後,就會導致本來適合進行空間躍遷的位置,出現空間碎片跟亂流,就必須再次找到新的位置開闢臨時蟲洞。
這種情況下,如果未來地球文明只有一個殖民星還好說,殖民星多了,估計整個地球附近空間結構都會因為頻繁開闢蟲洞而變的不太穩固。
而搭建穩定的蟲洞通道就不一樣了。
當地球掌握了這種技術,便可以充分利用整個太陽系的行星,構建出無數通向各個位置的蟲洞通道,將未來地球文明找到的所有殖民星球都緊密的聯絡在一起,就好像在茫茫宇宙中搭起了無數快速通道,對於整個地球文明擴張的意義之大簡直無法想象。
否則艾丁頓·羅斯也不會驕傲的宣稱這一發現的意義甚至超越了黑洞炮的意義,而尼爾斯在知道詳情後,甚至沒有提出任何反駁意見,顯然是認同了這一點。
王世子此時便正透過腦海中的生物晶片在做著類似的運算。
除了研究這些之外,王世子還在計算著遠征一號是否擁有毀掉這個蟲洞通道,同時又不會對整個太陽系造成太大影響的能力。
當然,這是王世子在做最壞的考慮,如果最後的分析結果認為在這個通道建成的時候,整個太陽系還沒出現智慧生命,為了保護地球,他肯定會下達這個命令。
而就在計算中,王世子眉頭突然皺了起來。
“等等,羅斯先生,先放下手中的工作,我需要立刻調出木衛二跟木衛三的詳細潮汐資料!”
“嗯?”
艾丁頓·羅斯回過頭疑惑的看向王世子。
“快!”
雖然有些不情願,但艾丁頓·羅斯還是暫時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將量子超腦中關於木星這兩顆衛星的所有資料調了出來。
片刻的估算之後,王世子突然臉色一變,怒吼道:“馬上傳達命令,讓所有收到通告的偵查艦立刻全速脫離目標區域!”
(未完待續。)
859突發危機
宇宙虛空中,又有六艘不同型號偵查艦已經抵達蟲洞周邊區域。
新來的偵查艦趕到之後,照例開放通訊頻道,跟已經到達的艦長簡單交流幾句後,便立刻找到各自的位置,佈置起立體偵測構架。
鷹眼號內,探測衛星裝置正有序的被裝入彈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