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2 / 4)

要再考慮一下。

夜裡,太宗擁著徐慧,低聲問她,“慧兒,當初你也是希望雉奴做太子的吧?”

近日以來太宗對新任太子的懷疑與不信任,徐慧早就看在眼裡。因此他這樣問時,徐慧並不覺得如何驚訝。他們之間說話的禁忌越來越少,不知從何時開始,討論起這樣的國家大事,二人皆是一副雲淡風輕的口氣。

“說希望,也算不上。”畢竟晉王的天賦才華說不上多麼驚人,而且晉王和她非親非故,晉王繼位,於她又有什麼好處呢?

徐慧看著太宗的臉色,直言道:“只是在陛下諸多皇子當中,晉王的確是最適合做太子的一個。”

“最適合?”

徐慧點點頭,“還望陛下不要怪徐慧直言,大唐能有如今的盛世,乃是由天時、地利、人和所成就。像陛下這樣的君王,不可能歷朝皆出。繼任的太子只要能得您一半的能力,大唐也就可以長盛不衰了。您想想看,您對太子殿下,是不是太過苛責了呢?”

她指的是如今的太子,又何嘗不是被廢的太子。歷朝歷代,東宮太子所要承擔的壓力,絕不小於深宮裡的皇帝。

☆、第97話

太宗看她一眼,輕嘆道:“朕還以為你同楊淑妃交好,會同意朕改立恪兒為太子,倒是朕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徐慧搖頭,“就算之前立的不是晉王,而是吳王,今日陛下同樣會問我要不要換太子的。在您的心中,諸皇子雖有能力,卻都不足以擔任儲君。可除他們之外,您又有什麼選擇呢?”

或許這也是歷代明君到了晚年,都尋醫問藥,想要長生不老的原因。他們耗盡一生心血,好不容易造就的盛世江山,怎麼捨得輕易交給別人?若是繼任者不能讓他安心,他又怎麼能輕易地放手?

這或許就是家天下制度的無奈之處了。可讓這些帝王禪讓帝位給賢能之士,他們更是做不出來,寧願把皇位留給自己或許沒有那麼出色的兒子了。人性如此,在經歷了上千年的父死子承製度之後,又有誰能像遠古的堯舜一樣禪讓帝位呢。

太宗思來想去,最終聽從了長孫無忌的建議,沒有二度更換太子。

但現在的長孫無忌和當初已經不同了。過去他能做到在文德皇后的三個兒子中不偏不倚,可現在不行。他是太子太師,和當年的魏徵一樣,都成了不折不扣的太·子·黨,不得不與太子共進退。

太宗想要更換太子的這件事,長孫無忌考慮之後,決定將實情告知李治。由於李治是由長孫無忌一手扶上太子之位的,因此對於舅舅的話,李治毫不懷疑,當即驚慌道:“舅舅,我該怎麼辦?”

長孫無忌搖頭道:“您看,這就是陛下猶豫不決的原因。殿下,您需要有自己的主意,不能事事依靠別人。身為帝王,聽從他人的建議自然是好事,可是最終下定主意的,必須是您才行。”

在貞觀十七年這接踵而至的幾場謀逆風波到來之前,李治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上太子之位。畢竟他雖為嫡出,排行卻極為靠後。若不是上頭的幾個哥哥作死,本是怎麼都輪不到他的。

可既然當上了太子,入主了東宮,就沒有人想從這裡離開,李治也不例外。他知道,既然已經卷入了權力的漩渦,就不可能再後退了。

於東宮太子而言,不進則退。要麼就保住自己的位子,登基為皇。要麼就像他的兄長一樣,在宮廷鬥爭中落敗,晚景淒涼。

和長孫無忌長談過一番之後,李治認真地思索了一番自己的處境。他現在終於能夠明白當初大哥如坐針氈的那種心情了。東宮看似風光,內裡的悽楚卻只有自己知曉。

經過一晚的輾轉反側,次日見到長孫無忌時,李治道:“舅舅,我想禮聘徐充容的妹妹為良娣,您以為如何?”

太子由皇帝做主,迎娶出身顯赫的太子妃王氏,這一點人盡皆知。王氏的進門,對太子而言無異於如虎添翼,可這還遠遠不夠。他現在要的,是穩住太宗的心意,讓太宗不再有換太子的念頭。

長孫無忌頷首笑了笑,頗有幾分欣慰的意味:“太子殿下長大了。這件事情,臣不會干預,就由您自己做主。”

這便是同意了。

可長孫無忌這裡好說,最難過的那一關,其實還是徐慧。

早先他就請晉陽幫她提過此事,可晉陽只推脫道,讓他親自去找徐慧。他當時沒有敢去,這件事就一直擱著了。

李治其實早就知道,自己能順利當上太子,除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力薦之外,後宮裡的徐充容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