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3 / 4)

苦勸無果的校長離開了保衛科,並且要求老師和保衛科的人都離開,他很清楚現在能解決問題的只有蒼龍,但偏偏蒼龍卻還沒被釋放,要到下午才行,如果這件事情在鬧大的話,昨天他做出的決定,就會前功盡棄了。

“打電話給問溫副市長,看看他那邊能不能提前放人,這件事一定要先壓下去,一旦媒體得知又會大肆渲染,家長們剛安撫的心,又會不安了,尤其是社會上的反響。”校長吩咐閻主任道。

“他們太不爭氣了!”閻主任嘆了一口氣,舀起電話撥通了市政府辦公室電話。

“不是他們不爭氣,而是有人在背後搞鬼,學生是被人慫恿。”校長表情嚴肅道。

閻主任想說什麼,電話卻通了,於是道:“我這裡是一中,不知道溫副市長在不在,我想”

第124章,燃燒的青春(11)

第124章,燃燒的青春(11)

人最擔心什麼,往往就來什麼,媒體就和長了狗鼻子似的,嗅到了一中的不同尋常。

保安們全都聚集保衛室外,於是造成了一中空虛,東寧市的媒體一窩蜂的湧了進來,其中還包括幾大主流媒體。

身為經濟大市,東寧市的媒體開放程度是其他大市所無法豈級的,這其中有幾任行政長官和一把手放任的緣故,加上東寧市本地對教育改革普遍不看好,所以試點班出了什麼事,除非是上面有壓力下來,不然行政長官和一把手都不會去理會。

市一中是個很特殊的地方,自從教育部開設試點班以來,就沒有消停過,特聘教師帶著九班的學生翹課事件還沒完結,所有人等待著處理結果,一中又出事了。

作為東寧市最大的報社,東江晨報在整個江南省也是有名的,這個報社創辦以來,廣受中老年人好評,敢於報導一些大事要事,對一些社會敏感話題的評論,是東江晨報最大的特點,其創辦時間也是東寧市最早。

隨著改革開放,東寧市異軍突起,東江晨報也成了東寧人早上必備的一份報紙,因為它見證了東寧市的經濟騰飛,也見證了在這個過程當中,東寧市以及江南省出現的一些問題。

而作為東江晨報的頭牌記者,徐庶在整個江南省都廣為人知,不僅僅因為她年紀輕輕,也因為她那清爽而幹練,又不失美貌的形象,至今單身的她傳出了不少緋聞,有人說她是某領導的女兒,也有人說她是某領導的小三,她是藉助名氣上位的。

而事實上到底如何,誰也不清楚,作為一個媒體人,尤其是在當今訊息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東江晨報能做到今天,從紙業報紙,到網路報紙,最後兩者兼顧的發展到如今,幾乎是一個奇蹟,而徐庶如此年級輕輕,成為東江晨報的金牌記者,也同樣是一個奇蹟。

對於試點教育改革,徐庶到沒有多少牴觸感,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不是東寧市本地人,但她也算得上是半個東寧市本地人。

從來到東寧市以來,徐庶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編輯,走到東江晨報的金字招牌,吃過的苦是平常人難以想象的。

做媒體最大的壓力,來自上面也來自下面,東江晨報能走到今天,就是能在這上下的壓力中,保持一個平衡。

徐庶對東寧市本地人最大的印象是,他們的本地意識感極強,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本地意識,大事可以說到東寧市經濟騰飛,幾乎大多數從東寧市走出去,從名牌大學畢業的學子,都主動加入了家鄉的建設。

而小事則可以說到,外地人如果和本地人起衝突,那麼本地人不會管任何道理不道理,衝上去就會先把外地人揍一頓死的,哪怕兩個本地人之間本來就有仇,他們也會先攘外,在安內,等到把外地人弄跑了,他們又會互相死掐。

很難想象這種矛盾又負責的人際關係,但一切歸根於他們的本地意識感之後,就不難解釋了。

徐庶剛來到東江晨報時,也是如此,遭到了不少本地人的排擠,但最後她還是一步步的走出來了,因為她把握住了一個平衡,就好似東江晨報能在上面的壓力和下面壓力中,把握住的那個平衡。

一中試點班被普遍不看好,這是本地意識所致,除了那些把孩子送進這個試點班的家長之外,其他人都抱著一種看笑話的意思,因為大多數東寧人覺得,這是上面在作秀,教育詬病這麼多年,也沒見那次的改革有過效果。

他們樂於見到試點班出點問題,於是成為他們大多數人口中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在加以貶低,以訛傳訛,最終東寧人對這個試點班都抱著一中敵意的態度,這就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