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1 / 2)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註釋】下:謙下。取:取得,得到。

 所以,大國對小國謙下,就可以取得小國的信賴;小國對大國謙下,就可以取得大國的支援。因此,或者是大國以謙下取得了信賴,或者是小國以謙下得到了支援。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註釋】謙下能使兩者各得其所願,但大國更應該謙下。吳澄說:〃兩者皆能下,則大小各得其所欲。然小者素在人下,不患乎不能下;大者非在人下,或恐其不能下,故曰:大者宜為下。〃王弼說:〃小國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歸之。大國修下,則天下歸之,故曰各得其所。〃



意譯



大國,就象居於江河下游一樣,是天下百川的交匯之地,所以也應具有天下雌柔一般的氣度。

 雌柔常以安靜勝過雄強,以其安靜表示謙下。

 所以,大國對小國謙下,就可以取得小國的信賴;

 小國對大國謙下,就可以取得大國的支援。

 因此,或者是大國以謙下取得了信賴,或者是小國以謙下得到了支援。

 大國不過是希望網羅別人,小國不過是希望依附別人。

 謙下能使兩者各得其所願,但大國更應該謙下。



  原八十章 小國寡民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註釋】什伯之器:兵器。重死:畏死,意畏不輕易冒生死危險。徒:遷徒,流離。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民貧則難治。緣由如何?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而易治。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故而難治。所以無論大國小國,皆不能逞強好戰 ,而應使之民富國強。既便是國小人少,有兵器也無所用;使人民珍惜生命,安居樂業而不願流亡。範應元說:〃上化清靜,民不輕死,何用遷移!〃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註釋】舟:船。輿:車。

君上清靜無為,官吏清正廉潔,世間無詐偽貪慾,所以雖然有車船之利,人民卻不會因流離和貪慾而坐乘;雖有甲兵器械,卻都無用武之地。使人民又恢復了上古結繩而治時那樣的清簡和淳樸。範應元說:〃乘舟車者,多為利名,既不知名利,則雖有而不乘。動甲兵者,莫非仇讎,既不致仇交,則雖有而不陳也。〃

【漫談】哲學家洛克認為,相信太古時候曾有個幸福的〃自然狀態〃這種信念,一部分來自關於先祖時代的聖經故事,一部分來自黃金時代這個古典神話。洛克對自然狀態的定義:〃眾人遵循理性一起生活,在人世間無有共同的長上秉威權在他們之間裁決,而是真正是自然狀態。其中一切權力和支配權都是相互的,誰也不比誰多持有;同樣品類的被造物,無分彼此地生來就沐浴著完全同樣的自然恩惠、運用同樣的官能,相互之間平等,無隸屬服從關係”。這是寫有德行的無政府主義者們組成的空想社會,這幫人是絕不需要警察和法院的,那是因為他們永遠遵從〃理性〃,理性跟〃自然法〃就是一個東西。

盧梭說:“自然狀態是幸福的狀態。人是自我完善的生物,但是人類努力建立的文明對人類的行為施加了限制,使得人類的行為不如原始狀態時期自由。18世紀後期出現的〃高尚的野蠻人〃信徒,加強了這種人類本性觀。”實際上老子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有這樣的信念,就是這樣的人類本性觀。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註釋】政通人和,弊絕風清,民俗淳樸,百姓安居樂業。故而人民滿意自己的飲食,美愛自己的服裝,安適自己的往所,歡喜自己的風俗。鄰國近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