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3 / 4)

妖孽之徒不作怪,是作的怪傷不了人。

 不但妖孽之徒作的怪傷不了人,而且聖人的治理亦不傷人

 兩者都不傷人,所以德澤就都交潤於人民了。

 原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註釋】谷:川。百谷王:百川彙集的地方。下:處在下游而使水能彙集。

江海之所以能為一切河川溪流所匯往,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下游,所以為百川所聚會。老子以江海為百谷王來比喻統治者也應以謙下來依從民眾。

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註釋】欲上民:要想治理人民。言下之:要先聽從人民的意願。欲先民:要想領導人民。身後之:把個人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後。

治身莫先於孝,治國莫先於公。國興在於順民心,政廢在於逆民心。故王者以民為天,以天下人之心為心,以天下人之意為意。如果只是〃是非好惡隨君口,南北東西逐君眄〃,則只可欺當時之人,而不可欺後世。因為〃武皇內傳分明在,莫道人間總不知。〃 定公曾問孔子:〃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答道:〃言不可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善乎?或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漫談】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說:“有些被廣泛讚揚為〃偉大的領袖〃者並不一定都是好人。俄國的彼得大帝就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亞歷山大一世和拿破崙也都不是以自己的政治家風度而是以征服者著稱於世。當我們談到歷史偉大領袖人物時,很少提到那些在高度道德水平上治理國家事務的人,而是更多地談到這些人:他們以宏偉的規模非常有效地行使權力從而極大地改變了本國和世界的歷史程序。邱吉爾和斯大林在不同意義上都是偉大的領袖人物。沒有邱吉爾,西歐也許會遭受奴役。沒有斯大林,東歐也許會獲得自由。

莎士比亞曾寫道:〃有人生來偉大,有人變得偉大,有人的偉大是強加的。〃邱吉爾不是為了威名而謀求權力,或是為了擁有權力以便自行其是的那些領袖人物,他謀求權力是因為他真正地意識到自己能夠比別人更好地運用它。他相信自己是他那個時代的唯一的有能力、有資格和有勇氣去處理某些重大危機的人。”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註釋】聖人地位雖然居於人民之上,人民卻不感到壓抑;領導人民在前,卻沒給人民帶來妨害。武王曾問於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曰:〃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而勿敗,生之而勿殺,與之而勿奪,樂而而勿苦,喜之而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宜也。民失其所務,則害之也。農失其時,則敗之也。有罪者重其罰,則殺之也。重賦斂者,則奪之也。多徭役以罷民力,則苦之也。勞而擾之,則怒之者也。〃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註釋】推:推崇,愛戴。不厭:不厭棄。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高於樂民;意莫下於刻民,行莫賤於害民。鄭板橋詩曰:〃衙齋夜聽蕭蕭雨,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若是如此以百姓心為心者,怎會不受到民眾的擁戴。

所以,治理國家,只要時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自然就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註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所以,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孟子曰:〃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為善。〃

孫中山說:〃我們是為國民而存,而不是國民為黨而存。〃得民心者得天下,故以天下眾人之意為意者,誰能與其爭焉?舜戒禹道:〃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意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