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2 / 4)

小說:明醫雜著 作者:世紀史詩

發熱,抽搐,痰涎壅盛,或脾土虛弱,肝木乘侮,以致前症,或吐瀉不食,嗜臥睏倦。

半夏(七錢) 天麻(二錢半) 甘草(炙) 白茯苓 白朮(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半,姜、棗湯調。

涼驚丸治小兒急驚抽搐,發熱,痰盛,或肝經風熱、積熱,抽搐,目瞪或連札等症。

防風 青黛 草龍膽(各三錢) 鉤藤鉤(二錢) 牛黃 黃連(各五分) 麝香 龍腦(各少許)

上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

利驚丸治小兒驚風及風熱生涎,咽喉不利,脾胃無傷,痰涎壅盛者。

辰砂 南星(炮去皮臍) 巴豆(去心油,各五錢)

上為末,蒸餅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薄荷、生薑煎湯下。

瀉青丸治肝經實熱生風,目睛上視,驚搐,痰盛,發熱,便秘等症。

龍膽草(炒焦) 川芎 當歸 梔子(炒) 羌活 防風(各一錢) 大黃(煨,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下。

導赤散治心經有熱,煩躁,驚搐,小便赤澀。

生地黃 木通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竹葉煎湯調服。

瀉黃散治脾經有熱,煩躁,驚搐,小便赤澀。口舌生瘡,咽乾作渴等症。

藿香葉(七錢) 山梔(一兩) 石膏(五錢) 防風(四兩) 甘草(三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

瀉白散治肺經有熱,咳嗽痰壅等症。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兩) 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

益黃散 治脾土虛寒,飲食少思,或嘔吐,作瀉,腹痛腸鳴,或寒水反來侮土,以致前症。

陳皮(一兩) 青皮 訶子肉 甘草(炙) 丁香(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

陳氏異功散 治元氣虛寒,痘瘡色白,寒戰切牙,洩瀉,喘嗽等症。

木香 當歸(各三錢半) 官桂 茯苓 白朮(各二錢) 人參 肉豆蔻 陳皮 濃樸(姜制)

丁香(各二錢半) 半夏 附子(炮,各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姜、棗、水煎。

百祥丸治痘疹黑陷,耳冷,鼻鼽,切牙,吐瀉,飲食不進等症。

紅牙大戟(一兩) 青州棗(三十個)

上水煎幹,去大戟,將棗焙乾為丸,白湯下。

升麻葛根湯治痘瘡初見,發熱、頭痛等症。

升麻 葛根 芍藥 甘草

上水煎服。

清涼飲治痘後餘毒,頭面患瘡,目赤,咽痛,發熱飲冷,大便不通等症。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上水煎服。

柴術參苓散治肝火風熱,搐搦不寧,肢體瘙癢等症。

柴胡 山梔(炒) 川芎 芍藥(炒,各五分) 熟地黃當歸(各八分) 茯苓 甘草(炒,各五分)

上水煎服。

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嘔吐、洩瀉等症。病後元氣未復,亦宜用此藥調理。

人參 茯苓 白扁豆(去皮薑汁拌炒) 白朮(炒) 蓮肉(去皮心) 砂仁(炒)

薏苡仁(炒) 桔梗(炒) 山藥 甘草(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煎服。

人參安胃散治因服峻厲,脾胃虧損,或成慢驚,洩瀉,嘔吐,或腸胃有熱,以致前症。

人參(一錢) 黃 (三錢)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芍藥(七分) 白茯苓(四分)

黃連(二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

溫脾散治脾胃虧損。腹脅虛脹,乳食不進,睏倦無力等症。

訶子肉 人參(各七錢半) 白朮 木香 桔梗 茯苓 藿香 陳皮 黃 (各五錢)

甘草(二錢半)

上每服二錢,姜、棗、水煎。

溫膽湯治膽氣怯弱,驚悸,少寐,發熱,嘔痰,飲食少思等症。

半夏 枳實(各一兩) 橘紅(一兩五錢) 茯苓(七錢半) 甘草(炙,四錢)

上每服一、二錢,姜、棗、水煎。

肥兒丸治小兒食積,五疳,或白禿,體瘦,肚大筋青,發稀成穗,或遍身瘡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