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胸有成竹道:“坤城君參戰時先斬後奏,矇騙陛下,如今雖有戰功,卻是功過相抵,不賞不罰。”
桓傑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道:“你能想到的,你以為坤城君想不到?他早在靖州時便已經向陛下請罪,也得陛下的親口饒恕了!”
御史驚訝地看著他:“這這這……這坤城君竟然如此老奸巨猾!”
桓傑嘆了口氣:“如今木已成舟,我們除了再謀他路外別無對策,只能日後盯緊了坤城君,盡力阻止他在做什麼得寸進尺的事情了。”
御史道:“他如此藐視商氏與鳳氏的規矩,其餘七脈鳳族難道能袖手不管?”
桓傑無奈道:“不論其餘七脈是如何看待此事,贊成也好,反對也罷,那都是鳳氏的事情,哪裡輪得到我們這些外人來指手畫腳呢。”
御史緊皺眉心,沉吟片刻,忽然道:“你說……坤城君會不會早已在朝中買通了人脈?不然今日陛下下達那樣的詔令,為何只有我一人反對?”
桓傑一怔,猶疑道:“這個……”
御史表情肅穆:“還請大人立刻進宮覲見皇后娘娘,請她延緩晉封坤城妃一事,倘若有朝臣上奏催促,那必為坤城爪牙無疑!”
☆、肆捌。封
不出那位御史所料,在後宮安靜了七日毫無動靜後,果然有沉不住氣的禮部官員上奏,請求晉封良才人,而且口氣頗大,張口就替她要了一個妃位。
皇太后與榮貴太妃喝茶時聊起此事,似笑非笑:“坤城在這一朝,恐怕要飛黃騰達了。”
榮貴太妃聽不出她言語裡的情緒,只得賠笑道:“都是託娘娘和陛下的洪福。”
皇太后道:“皇后覺得,良才人對後宮並沒有什麼大貢獻,不足以由才人一躍封妃,你的意思呢?”
榮貴太妃道:“皇后打理六宮一向妥帖,她看法自然無錯,說實話,妾聽說禮部要求將良才人封妃的時候,也吃了一驚呢,良才人入宮時日尚短,還不夠為一宮之主的資格。”
皇太后點了點頭:“你所言甚是。”
榮貴太妃心裡還記著坤城君前些日子託人傳的話,雖然覺得此時並非提這件事的最好時機,然而恐怕錯過這個機會,又不知要等到何時,猶豫再三,還是開了口:“再說了……良才人是庶女,也配不上服侍陛下。”
皇太后聽出了她的弦外之音,卻也沒有什麼表示,只不鹹不淡地應了一句:“哦?”
榮貴太妃道:“坤城府裡,還有一位嫡女尚未婚配……”
皇太后知道坤城君是鐵了心要將那位嫡女鳳姮兮送進後宮,因此也沒說什麼讓她不好下臺的話,隻身子一斜,端起茶碗來做出送客的姿態:“有緣分,自然有入宮的機會。”
榮貴太妃本以為她要再明示暗示地拒絕,沒想到這次竟然鬆了口,當下便有些驚喜,同時也明白此事急不得,便見好就收地起身告辭:“娘娘累了?妾就不打擾娘娘歇息了。”
她離開後,皇太后倚在椅背上盤算了一會,遣了個宮女詔桓宓和良才人過來,懶得與二人虛與委蛇,免禮後便開門見山道:“禮部的摺子,你二人都聽說了罷?”
良才人從未料到這樣的好運氣竟然能降臨到她頭上,忍不住悄悄看了桓宓一眼,見她神色無虞,才對皇太后欠身道:“回娘娘的話,妾聽說了。”
皇太后點了點頭:“皇后的意思是,坤城君雖然平叛有功,可你畢竟無子,也並沒有對後宮做出什麼貢獻,還不到有封妃的資格,因此想先封你做婕妤,待來日誕下皇嗣,再行封妃也不遲。”
良才人沒有半分遺憾和委屈,立即屈膝:“娘娘所言甚是,妾心悅誠服。”
皇太后擺手道:“不著急謝恩,有件事要先問問你的意思。”
良才人心裡咯噔一聲,猛然生出一種不好的預感。
皇太后道:“方才榮貴太妃來見哀家,言語裡的意思,是想接你的嫡姐鳳姮兮入宮,由她承了這個封賞。”
她一邊說一邊仔細觀察良才人的表情,生怕錯過任何蛛絲馬跡,然而良才人的反應卻無比明顯,她的臉色瞬間蒼白,眼睛裡逐漸透出心如死灰的頹敗神采。
皇太后問道:“你的意思呢?”
良才人只覺得身邊的溫度一點點變涼,身上的每個毛孔都侵入寒氣,她張了張嘴,竟然沒能發出聲音,緩了好一陣才道:“回娘娘,妾……”
“回母后,妾以為,此事不妥,”桓宓開口道:“良才人身為宮妃,入宮侍奉陛下和母后已有半載,尚無封妃的資格,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