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子文學的是理科,對這些工科方面實際操作完全不明白,看著阿達洪海兩人熟練的卸下木箱開機測試,張子文除了打個下手以外,就是抱著那幾本厚厚的資料研究。這資料寫的很詳細,開始是理論分析,中間是具體的技術指標和操作細則,最後還附上一本參考資料。
張子文正一點點看著開始部分的理論分析,洪海過來也隨手翻翻資料,等看到最後那些參考資料,洪海笑著說這是典型國家機關作法。阿達走過來問這有什麼問題?洪海點著那資料上長長一排名單說這樣引用別人技術,都沒有專利方面問題?阿達嗯嗯幾聲不知道怎麼回答,作為一個博士搞科研是專長,可要談到專利保護之類問題,阿達完全不懂。
張子文說這個問題我處理好了,然後問兩人這些儀器能用嗎?看起來都好像生鏽一樣。阿達不屑的說這些東西都過時了,洪海卻說這些機器都很不錯,至少可以用啊!
張子文心裡有感嘆一次科研跟實際生產兩者之間真有區別。就說著要兩人演示一下裝置。洪海到底是工作好幾年的骨幹,雖然這儀器跟自己用過的不同,可在阿達一起琢磨下,沒有多長時間機器就開動起來。利用木箱裡一起夾帶過來的一點樣品和原材料。不到30分鐘從機器一端出來了產品。
阿達拿出一個萬用表測了一下,點點頭說不管怎樣。這科研所的技術確實過硬,雖然還需要進一步測試產品,可至少從粗略測量可以肯定技術還是成功的。
“那你們兩個能讓這技術產業化?”
這是張子文最關心的問題,阿達聳聳肩說自己不懂,洪海想想說生產應該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