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部分(2 / 4)

小說:傲世天驕 作者:蝴蝶的出走

一個朱公,這回輪到自己,不知道是個什麼死法。

陳維政說不是設立了一個軍機處嗎,不會放點權這其它人?不要學孔明,要會放權才行,天下缺了誰不行?

區傑說,好好好,提醒得好,你來做做試試!

陳維政說,好不容易無官一身輕,才不會鑽出雞籠又一頭扎進鴨籠。

結束了跟區傑的通話,他知道,他與區傑已經越走越遠,區傑現在走的路,自己已經走過,當年自己在新明國創業,不也跟今天的區傑一樣嗎?不同的是,自己在新明國,做的是自己的事,而區傑做的,是國家的事,為私事沒什麼可稱道的,為公事如此嘔心瀝血,就很值得被人稱道了,或者將來流芳百世的會是區傑而不是自己,不過那又是什麼用,商湯夏桀,都是過眼煙雲,他們自己又有誰知道,千年之後會是什麼情況。

唯獨知道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溫接,他呆在陳村,還有一個是呆在南海的無定散人,這兩個雖然度過了千年的時光,但是千年的折磨讓他們早就厭倦了人間的紛紜,人間對於他們而言,已經是一個陌生的存在。

如果自己能夠成功結丹,或者在千年之後,自己還會看一看這個地球,是變得更綠還是變成一片黃砂,如同今天的火星。

想到這裡,他拿出電話告訴劉懿,閒來沒事,去龍山頂走一走,估計要呆上半天,劉懿問要不要自己陪他去,陳維政說不用,自己只是去消閒,隨便走走,沒有什麼正事,她不用跟自己去受累。

劉懿忙得一塌糊塗,阮蕾剛來電話,說馬上就和藍蓮花到慶山,讓劉懿一起去華僑鎮阮蕾老爹的鎮隆山莊聊天。劉懿說今天不行,今天是陳維政的生曰,要偷偷幫他做個生曰,讓她們直接來陳村。慶山人有這個習慣,不告訴過生曰的人,偷偷準備,算是偷壽。正在考慮怎麼安排陳維政,沒想到他還先打電話來了,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陳維政沒有使用搬指,而是沿著龍山的小路,信步走去,他的目的地很清楚,就是龍山頂的虯龍松林。

龍山的樹明顯多了,不是種植的松杉林,而是野生的雜樹,有些已經有碗口粗,樹上盤著紅藤,樹下一層厚厚的落葉,落葉零落成泥,變成厚厚的腐植土。小路,已經被植被所覆蓋,只有一些青石板,還能看得出這是一條曾經的道路,曾經走的人還不少。看來這個地方,已經很久沒有人來,吹柴,早就成為歷史,龍山又恢復成當年的水源林。

撥開藤蔓,盪開草叢,陳維政不著急,中午到也行,晚上到也罷,走一條已經封閉的道路,陳維政興趣不小。就如同修行,曾幾何時,中華大地上修行成風,在唐末宋初,有一點知識的人都會修行,能看懂道藏的人更是沉迷此道,元明之後,這條修行之風才稍減,在有清一代,修行,就如同這條小路,如果不仔細發現,已經找不到。陳維政也是偶然的機會找到修行的方法,重新開啟修行之路,與這條小路何其相似,其實無論雜草覆蓋還是藤蔓羈絆,路仍然還在。

比陳維政想象中的快了很多,不到十點,陳維政已經到了山頂。山頂很涼,北風吹著松樹,呼呼作響。

有松樹的地方就沒有雜草,只有遍地的松針,枯黃的松針,如厚厚的一層絨毯,踩在上面,軟綿綿,很舒適。松林沒有任何的改變,區區十年,沒有能夠讓松樹長高,也沒有長大,這種數百年的古樹,已經不是常人可以理解。他就是這樣靜靜的生長著,一直是這麼大,好象從來就在這裡,沒有任何變化。

陳維政記得在松林的最中央,就是當年小裕接受鄭起階傳承的地方,走到這個地方,陳維政發現了那塊大石臺。石臺上很乾淨,不僅沒有一點塵土,甚至沒有一根松針,彷彿每天有人仔細打掃過一樣。陳維政走近石臺,伸手一摸,還真摸不到一點塵土,潔淨如鏡面。

走了這麼久,陳維政覺得有點累,天然的坐位,不坐一坐真的有點對不起大自然。高約一米,平坦的檯面呈不規則圖形,坐在臺面上,陳維政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同,走累了,坐一坐,坐哪裡都一樣。

不一樣的是周圍的松樹,圍繞在石臺周圍的是八棵大樹,八棵大樹的外圈是十六棵大樹,再外一圈是三十二棵,再外一圈是六十四棵……陳維政大驚,這是一片人工林?而這片人工林圍繞著的就是這塊石臺。

陳維政鑽進搬指,升起在半空,果然,在高處看,密密麻麻,枝繁葉茂的虯龍松如同大圈套小圈,一圈圍一圈,在高處看,只覺是一池綠色的漣漪,又似一個完整的八卦圖,石臺的位置不是兩條魚眼,而是八卦的正中心。再想找一找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