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當其衝的紅旗市根本無法接待這一天比一天多的客人,在第四天,所有的戰備糧都吃完以後,紅旗市民發現不妙,再這樣下去,餓死的不會是客人,肯定是自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牧民開始轉場,把羊群牛群趕向客人到不了的遠方,城市居民當發現農貿市場已經成了旅館,先是沒有了菜,然後就是沒糧,趕快走,越遠越好,有親的投親,有友的訪友。
本以為進入了中國,就一切OK,誰知道,東西都讓先到者吃光,後到者,別說食品,連中國人都已經不再見到。已經餓得滿眼都是小星星的巴基斯坦人,失望的看著紅旗市中心那隨風飄動的紅旗,走向中心廣場的超市,希望那裡還有一些吃的東西。
打砸搶,從超市開始。很快,如大河決堤,洪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葉逢春這回主動打電話給陳維政:維政,你們不要再攆了!
陳維政告訴葉逢春,我們早就不攆了,自從從南向北佔領伊斯蘭堡後,就不再攆。現在是巴基斯坦人自己對你們特別嚮往,主動向你們靠攏,不是我們攆的。
你廢話!葉逢春說:你們堵在伊斯蘭堡和白沙瓦一線,把幾千萬巴基斯坦人堵在西北邊境省那麼一個小小的位置,去不了阿富汗,去不了新宋國,還不是隻能來中國。
這就對了,為什麼去不了阿富汗,去不了新宋國,只能來中國。因為中國歡迎他們,如果中國也跟阿富汗一樣,不准他們進入,他們肯定也不會去找麻煩。
你們不讓他進去,阿富汗也一樣不准他們進入,如果我們再不網開一面,豈不是隻能看著他們去死?
呵呵呵,這回他們不會死了,輪到你們的人死了,我們跟你們出發點不同,你們寧願死自己人,也不願意死客人。我們可不會因為有客人就會委屈我們自己人。
他們算什麼客人!葉逢春大叫。
他們不是客人,又算什麼?陳維政大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客從遠方來,不亦慘乎。
第五二二章 國際主義
第五二二章國際主義
莫名其妙多出過億的食客,連中國的普通老百姓都有意見,強烈不滿。當政斧發出號召,讓全國人民給巴基斯坦人送溫暖時,這種不滿達到了頂峰。
我憑什麼要給這些素不相識的人送溫暖,還真是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問題是這幫巴基斯坦人不是吃一餐兩餐就走,他們已經是無家可歸的主,如果在中國還這麼有吃有喝的供著,他們絕對會樂不思蜀。
老百姓不發揚國際主義精神,政斧開始要求公務員獻愛心,公務員們那當然不幹,中國的公務員習慣於收進,對於支出向來是不願意的,政斧提出要每月扣除工資的百分之十,用以支援巴基斯坦難民,公務員們雖然不願意,也只能認命,拿著國家的錢,做著國家的事,只能聽從國家的命令。私下裡,這些人在商量,怎麼在工作中把損失的錢弄回來,把損失的錢轉移到老百姓身上去。醫院增加了一些其它收入,教育系統也隨之增加了一些過去已經取消的費用,管理部門正在考慮什麼樣從這些事業單位手裡分一杯羹,中國的一些管理部門最熱衷的事情就是發放救濟品,上面沒有數,下面也沒有數,只有中間的經辦者,個個手裡都有數。
中國的老百姓,怎麼受傷的總是你們。
即使是這樣,巴基斯坦人仍然不滿意,有吃的,還得有住的,有住的,還得有點休閒生活,天山區雖然大,可是中間有一大塊沙漠不適合人居,突然增加一億人,確實有點多。當把坎兒井的水喝光之後,天山人火大了,巴基斯坦人居然跟畜生搶水喝,因為有了巴基斯坦人,牛羊不僅沒有放牧的地方,現在弄得連水都不夠喝,畜生沒有喝沒有吃,牧民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牧民吃什麼喝什麼,等國家救濟?問題是國家的錢都用來救濟巴基斯坦人,幾何時能到普通老百姓的手裡。好好的曰子全被巴基斯坦人給破壞了,天山人不只有點煩,是相當的煩。
當哈蜜的瓜地和吐魯番的葡萄園全部住滿人的時候,天山人憤怒了,因為國家的補貼只補貼給巴基斯坦人,並沒有補貼給國人,對於不能耕種,不能養殖的狀況,國家只有一句話:克服。
精神上可以克服,肚子餓沒法克服,天山人不敢去問政斧要吃的,因為這個地域集會很容易造成誤會,政斧對付天山人集會的方式大多是採用地方武警,稍不對路就兵戎相見。有關係的天山人開始往內地逃難,很快,就彙整合一股人流,其中有天山人,也有巴基斯坦人。
西北軍區接到命令,在星星峽一帶設定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