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的廠,那廠裡掙不了錢,村裡拿毛給大家起房。
第二期工程才是重新整理陳氏宗祠,十八爺在陳爺爺的忽悠下,正準備帶領陳村常委,去南粵參觀陳氏祠堂。陳爺爺說,普天之下,陳氏最得人和,就是因為宗祠做得好,祖先保祐,在南城,在佛城,在三水順德、在杭州,陳氏宗祠不僅成為陳氏的集體活動場所,還成為當地重要的旅遊資源,我們把居民搬上新居後,原村址拆開,在原村址上重建宗祠,學校、診所、村公所、如果有可能,再建一棟陳村綜合大樓也未嘗不可。一席話,說得陳村常委一幫人熱血沸騰。讓陳維康派出一輛三十座豪華大巴,四個部隊司機,護送他們前往南粵大地。同行者,還有始作蛹者陳老爺子和他的搭檔劉老爺子。兩個在古宜學院旅遊專業讀書的孫女輩陳紫維和陳琪維請假專職當任服務員兼導遊。秀花嬸子不放心,跟維來嫂子兩人堅持跟隨,一句話,老人的事開不得玩笑。
區傑告訴秀花嬸子,到了南城,就跟國聯集團聯絡,那邊已經安排好了一切。
第二四二章 綱舉目張
第二四二章綱舉目張
區傑跟陳維政說,高能電池要做,普通電瓶也不能放棄,雖然利潤不大,小小也是肉,畢竟市場銷量大,利益基數也應該不錯。
陳維政問他誰想做,區傑說是他二舅哥阮南,做建材現在透明度大,實在不太掙錢,想轉行。陳維政說完全可以,在風臨廠區要100畝地,去精華廠要電瓶盒,去批發城要電解材料,去維來那裡要水配電解質。主要生產12V和24V100AH的蓄電池,外型與普通60AH電瓶大小相同,重量20公斤左右,價格略高一點就行。光是向龍江區的汽車廠提供12V的普通電瓶,一個月也好幾萬個。區傑想想也是,難得他那個死腦筋的二舅哥終於願意轉行,如果不大力支援,阮蕾能不讓他上床。
過去經常聽到江山易改本姓難移,這個說法在區傑身上完全被推翻。區傑現在是不是慶山第一好老爹不敢說,慶山第一好老公也不好說,慶山第一好女婿絕對是他。阮越每次跟陳維政陳維剛們說起區傑,都由衷佩服,這女婿,做得真是到位。
幾次三番請阮蕾老爹去縣城裡住,被倔強的老爺子拒絕後,區傑開始想招數。在華僑農場分給阮蕾家那四畝多土地上開始做文章,經過再三論證,區傑在四畝地上蓋了一棟三層半的別墅,一畝大的魚塘,一畝多的雞場,還弄了一個黑豚鼠養殖場,種了幾分地的菜,剩下的地方種上皇竹草,專供黑豚鼠食用。四畝多地,除了不種水稻,不種主糧,其它的,都有涉及。全部搞完後,區傑給這個小農莊取了個名字:“鎮隆居”
區鎮隆,就是區傑的寶貝兒子區嘢,農莊入夥後,這小子第一次去到農莊,不到半歲的他,好象知道這地方是他的地盤,一進去就不願意再出來,坐在嬰兒車上,到處巡視自己的地盤。
被陳維政洗了整整半個月之後,區鎮隆小朋友變得精靈許多,學會了認人,不跟陌生人來往,特別喜歡跟陳維政。區傑讓兒子叫陳維政“政爸”,陳維政覺得這個叫法不錯,讓區鎮隆叫他親爹“傑爸”,這個“結巴”的叫法,讓阮蕾和劉懿笑得直不起腰來。
阮蕾的父親也對這個小農莊喜愛不已,告訴家裡二子一女,以後他也不再去縣城,星期六星期天有空,就帶著孩子們回來,回來做點農活,不能忘本。
阮越調到龍江區任副書記後,工作輕鬆了許多,經常回來幫老爺子幹活,偶爾還會帶著黃成龍、王戀漓、韋傑一夥人來農莊吃點農家飯,享受農家生活,老爺子倒是不寂寞。家裡人除了區傑,都或多或少的做過一些農活,做起這點活計,很容易,只有區傑,說起農業來頭頭是道,一旦具體接觸,才發現,葉公好龍還不如區公好農。
聖誕這一天,區傑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一定要學會撒網。
早上,就跟陳維政、阮蕾、劉懿來到鎮隆居。
鎮隆居,從華僑鎮往北,沿著農業深加工園的園區大道,走不到三百米,岔路繞過一座小山,約一百多米,山腳下有一條小河溝,河溝邊就是這個小農莊。這一百米的路是區傑請人修的水泥觀景道,五米寬,路邊全種的速生竹柳,路的一側是小山,另一側是小河溝,小河溝區傑請人清過淤,從龍江里拉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扔裡面,現在看起來還不錯,不知道時間長了會不會長滿青苔,成為多餘的石頭。
小山屬於農場集體的荒山,上面什麼都沒有種,區傑讓人種滿了竹柳,有人跟區傑說,這一種下去,收穫就麻煩,因為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