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魚塘的鐵藝柵欄上,阻止小鴨滿院亂跑,否則遍地鴨屎得不償失。樓頂還有當時建房子剩下的模板,架幾塊板子在魚塘角就是鴨子休息的地方,在木板上面的鐵藝柵欄頂架上一塊彩鋼板就足夠為鴨子們遮風避雨。
要跟家裡奶奶們提醒,不要餵養得太好,要時時注意給鴨子減肥,不能養成速成鴨。
回到家,劉奶奶看到一紙箱小鴨,很高興地說:“現在養點鴨,過年就有鴨子吃了!”
小鴨子回家不能馬上下水,劉奶奶有經驗,在魚塘和菜地之間的過道上,用尼龍網圍了一個三四平米的範圍,這就是小鴨子的棲生之所。
走廊上增加了新東西,是兩個用黑布圍著的鳥籠,問劉奶奶,才知道是前兩天,趙長富讓維剛送來兩隻會說話的八哥,給兩位老爺子休閒。兩位老爺子對這個東西都不太內行,這兩天正在努力鑽研。
阮蕾和劉懿最先到,她們一交完班就直接過來,來之前打電話給陳奶奶,說她們會買早點進來,讓爺爺奶奶等著吃就行,不用再做。有劉爺爺饞了很久的油條豆漿,有陳奶奶唸了幾天的卷粉,有陳爺爺想吃的灌湯包,還有劉奶奶的滷肉粉。滷肉粉的數量比較多,米粉、滷水、高湯、滷肉配菜都分開打包,回來燒水一燙,就是原汁原味,這個是主食,別的都是零嘴。
劉懿阮蕾買回的早餐,讓四老樂了一回,陳維政的四雙保暖拖鞋,又讓四老樂了一回。
劉懿阮蕾吃完早餐後,被四老攆到樓上補覺,陳奶奶說:這夜班,還真辛苦!
劉奶奶在醫院做了一輩子,對夜班特別有心得,說:當年啊,就是因為覺得夜班辛苦才選擇做了中醫。這兩個孩子必須換個工種,哪怕象維剛老婆那樣,做點行政工作也行。夜班太苦,以後有了孩子更苦。
十點不到,第一個進到院裡的是陳維信的弟弟陳維義,他拿來一籃新鮮青頭菌,這種菌在慶山上的松樹林裡很多。菌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植物纖維等成份,入口細嫩,香味悠長,有濃郁的大自然清香氣息。看這籃青頭菌的新鮮程度,估計是陳維義一大早上山採的。
陳維政知道這東西並不貴重,但是難得人家用心去摘,那就是大人情。在空間裡拿了兩包糖餅,一條雙喜煙,還禮給陳維義。陳維義推辭再三,還是劉爺爺發話了,才收下離去。劉爺爺現在在陳村的地位那是相當的高,有一次,殺豬佬陳維章的小兒子半夜生病,四肢抽搐,找陳維世束手無策,送鄉醫院也無計可施,鄉醫院讓他們回來找劉老中醫應該有辦法,一夥人又殺回陳村,深更半夜吵醒劉老醫生,看了看,讓陳維世拿來一套銀針,親自在幾個關鍵穴位下了幾針,一邊做一邊告訴陳維世,這是什麼病,為什麼小孩子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處理不好會出現什麼後果,癲癇、痴呆什麼的。他老先生說的簡單,陳維世也受益非淺,可把陳維章一家人嚇出一身白毛汗。事後,劉老中醫活神仙之名不脛而走,在村裡的人氣那是相當的足。
劉奶奶告訴陳維政,這個東西最好的吃法是上湯,用黃毛雞吊湯來做上湯更佳。話未說完,陳維政撒腿就往外跑,不到二十分鐘,手提一隻黃毛雞回來,比抓自己家的雞還快。回來時,陳維信已經到了,黃燜娃娃魚讓劉爺爺不停搖頭,估計是覺得吃國家保護動物不應該,不吃還不服氣。正在糾結,趙長富夫妻和陳維剛到了。看到餐桌上的青頭菌、黃毛雞、娃娃魚,韋阿姨說:“合適合適,我這個慶山特色菜,跟這幾個菜很配,”開啟一看,是兩個生羊頭,一盆生羊血。
看到這兩個東西,陳維政樂了:“韋姨你這個最有特色,好長時間沒吃了!”一副嚮往的樣子。陳奶奶說:“小政這個東西怎麼吃?”
“白切山羊頭,生吃羊血膏,美味到爆!”陳維政說,表情很誇張。
“鬼樣子,等一下你多吃點。”奶奶笑罵。
韋姨認識四老,趙長富跟他們更熟悉,團團招呼一輪,去客廳坐了,陳維剛把陳維信介紹給趙長富,雙方進行親切的會談。
這邊還沒有坐定,劉德厚四人到了。黃勝元幫陳小美提著一大包東西,黃成龍抱著一件極品宜泉酒,看來,中午的任務不小。
男人們自去客廳,陳小美正準備拿出她的古宜特色,看到餐桌上的東西,有點不太好意思,對韋姨說:“看到這些東西,我準備的這些都不好意思拿出來。”
陳奶奶笑了:“都買來了,還能回去換不成。”
陳小美的菜,以成品為主,一隻燒鴨,一塊吊燒肉,兩根腰卷,還有一碗大大的粉蒸肉。
劉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