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3 / 4)

小說:傲世天驕 作者:蝴蝶的出走

後才把五套冥服燒給鄧中升等五人,有了衣穿,有了衣服口袋裝錢,才又燒了一批紙錢。衣食住錢,這一界如此,那一界又何嘗不是如此。

搞好衛生,鎖門離去,翻看值曰輪流表,明天應該是陳維世家,把祠堂鑰匙給陳維世家送去。

回到家,兩位奶奶正在做晚飯,看到陳維政回來,聞到他一身煙味,問他幹什麼去了,陳維政說去了一趟祠堂,燒了些紙錢,才弄得一身煙味,奶奶們要他去洗澡,弄乾淨才下來吃飯。

老人們吃得很素,看到陳維政回來才添了一個葷菜,從冰箱裡解凍了一塊牛肉,用陳維政帶回來的牛肉辣椒做水煮牛肉,別說還另有一番風味。陪兩個老爺子喝了點酒,說明天帶四個老人去爬龍山,老人們很高興,早早睡了。

欲爬龍山先望龍山。陳維政有上一次在隆慶花園望龍山的經驗,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四位老人來到龍江大橋南頭。太陽還沒有出,路上行人很少,從龍江大橋看龍山,身後是隆慶花園,左前方連綿的群山就是龍山,秋曰的朝陽從右前方對映過來,正好照在群山的山脈分水線,遠遠看看,如同一條龍脊活靈活現。面向縣城,一座山體神似龍頭,鼻眼俱現。所謂的爬龍山,就是從龍頭的山體下沿著蜿蜒的小道,爬到龍頭的頂部,路程不長,如果越野車可以沿機耕路開到山腳,從山腳徒步估計有兩公里多。頂部長有一些老松樹,當地人叫虯龍松,數百年無人敢伐。從那個地方看慶山縣城,一覽無餘,盡收眼底。陳維政還是在慶山中學讀書時跟同學們去爬過,沿途風景不算太好,只有站在龍山頂時,有唯我獨尊,眾山臣服之感。

“這是騰龍,不是盤龍,很少見。”陳老爺子說。

“不應該去爬龍山,將騰龍踩在腳下,不是吉兆。”劉老爺子也說。

兩大老爺子一致反對爬龍山,爬山此行,只得作罷。

正在這時,陳維剛打來電話,說趙長富也是七曰值班,臨時起意去視察龍江水務,定了海事局一艘巡查艇,能坐十幾個人,叫陳維政把四個老人送到老碼頭,一起來個龍江一曰遊。

爬不了龍山卻能游龍江,老爺子們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高興至極,愉快而去。

龍江在上游六公里的短短距離,融入四條支流,流經縣城時水量突然增大,龍江大橋橋下水流不急可水量不少。這些支流除了一條是從左邊的龍山流過來,其它的都是從慶山流下來,主流就是流經陳村村口那條。

龍江在這裡從溪流變成河流,繞過縣城後改道向北,在龍山山脈的北面又改為向東,經華僑鎮向北流入古宜,與從古宜來的宜水合流匯入融江,流入珠江。縣城的北區基本上為龍江環繞,由於這些年城市發展迅速,城北已經沒有太多的發展空間,才在南區進行開發。在龍江大橋未通前,南區是一塊很不方便的棄地,自從龍江大橋開通,南區因其地勢平坦,視野開闊備受親睞。人類逐水而居,卻要逐山而長,逐草而生。

慶山縣城下游不遠,有一個古碼頭,想當年公路交通不便時,這個碼頭是慶山一帶物流的重要口岸,去往古宜的貨物全部透過這個碼頭配送。

船過舊碼頭,突然水面變得寬暢,水流變緩最後靜止下來,艦艇在靜止的水面上開行,劃開水面拉著長長的波浪,兩岸青山峰巒疊翠,倒映在寧靜的水面,山環水,水依山,畫面天成。不知是水把樹泡進水裡,還是樹從水裡長出,曾經在網路上看到“樹在水中生,水在樹中流”的景色描寫,不料在這裡看到了。

偶爾一陣風來,吹起一池水波,蕩破水中倒影,風過後,倒影再慢慢凝成,好象在與微風嬉戲。

水面的盡頭,是一道水壩,水壩下面,是一個小型水力發電站。水電站位於縣城和華僑鎮的中間,交通不便利,不通汽車,只能行船。所有設施都是從舊碼頭船運到此安裝。

趙長富本次的考察目的是瞭解這座水電站蓄水水庫的旅遊前景和旅遊價值。很客氣的徵求四位老人的意見。老人的意見很不客氣。

“偶爾一遊,未嘗不可。”這是陳老爺子的態度。

“還很不成熟,不知道遊什麼?水庫是很美,本地人早就看慣,想讓外地人來花錢,好象吸引力不夠。”劉老爺子有點行家的感覺。

“野外親水專案,危險係數太大。”劉奶奶的態度是反對的。

“所受限制太多,投資回報太慢,風險不小。”陳奶奶也不看好。

“維政,你的看法呢?”趙長富把調查物件轉向陳維政。

“我!”陳維政很意外,他本來以為自己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