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幹部不為上下所喜,只是偶一為之,卻是破解當前困局的最佳辦法。尤其是還有“、民望、民心”的旗幟,更是把宣揚推介古城縣大市場專案作為焦點,想必如此做效果將會出乎意料的好!
一如鄧華所料,不到中午,已經有十幾名反應迅速的記者,前往鄉下采訪,他們乘坐的,是“湊巧”來縣城辦事的四輪子、馬車、毛驢車,還有牛車。有些記者當天都不可能到達目的地,古城縣的山很大,路也難走。
大多數記者沒有進過山,絕對沒有感受過山區老百姓的困窘,很多地方甚至有電源沒有人家點得起電燈。儘管國家政策傾斜,山裡一度電還是達到嚇人的兩塊錢。
而此時古城縣縣城的民用電,不過兩毛三一度,巨大的電路損耗,鉅額的線路成,讓農民根無福享受現代化工業帶來的諸多便利。
農業用電是一個很特別的稱呼,如果說電力資源是純粹公益xing質,似乎不應該讓農民承受太多額外成。如果是商業行為,農民更沒有必要為商家的店鋪鋪設買單,偏偏此時的華夏就有這麼荒誕的電力銷售模式!
“得益於”高昂的電價,這裡磨米還是石磨,晚上還是在用煤油燈照明,有的乾脆就是借用堂屋火坑的亮光。山裡人睡得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光明,ri出而作ri落而息無非是最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
山裡的孩子最苦,他們只能在學校寫完作業,等跋山涉水回到家裡,天se已晚,想學習都不可能。城裡孩子的學習時間遠遠超過村裡的,更不要說其他學習資源,城鄉差距在這裡裸展現在人們面前!
第206章 逼宮
記者們正是在這樣的地方,看見了那些堪稱是藝術品的民俗產品,大家都被這些窮鄉僻壤農民做出來的東西驚呆了大家紛紛拿起相機,拍下這些jing美的產品,這是華夏最古老的傳承。
同時攝入鏡頭的,還有古城縣鄉下殘破的學校,石塊堆起來的課桌,樹墩甚至是土坯充當的“凳子”。還有學生們幾個人共用一套教材,那教材已經磨飛邊,孩子們依舊像寶一樣珍惜,輪流保管。
記者們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的鏡頭可以幫到這些山裡的孩子,原來自己的筆墨可以讓外面的人們瞭解更多貧困地區的窘境,原來老區的生活是如此的困窘!
記者們並不傻,相反一個個都是人jing,從到了鄉下那一刻,就知道自己被利用了。可是眼前的一幕幕,讓他們油然而生一種媒體人的責任感,和這些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人在一起,所有的物yu追求似乎都是可恥的!
一週後,剛剛回到古城縣的黃玉英和王尚,被召到夏書記辦公室:“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
夏書記的臉se,yin沉的彷彿能下雨,王尚拿起摔在地上的報紙,《如此好專案為什麼被前縣長弄得死去活來?》、《貧困縣的希望之光是怎麼樣熄滅的!》、《巧手編織幸福路》、《老區還是老屈?》!
幾十份報紙上面,全都是古城縣大市場專案深入報導,從整個專案策劃,到招商引資成功,以至於後來棚戶區強徵,全新的策劃理念,人走政熄,高主任再度接手後,再一次使得專案陷入困境!
除此之外,以往清遠市乃至淮陽省高層諱莫如深的貧困縣真實情況,被批露出來。從來沒有過一次,如此全面深入報道老區人民生活,從來沒有一次讓外界如此近距離認識老區人民!
黃玉英終於明白鄧華為什麼要求她去省城辦事,就是要擺脫嫌疑,這些東西對古城縣來說有百利無一害,可是對官場中人來說,有百害無一利!
正因為如此,那些領導幹部才會避諱談及下面貧困人生,也只有在向上面索要救濟款的時候,才會揭開一點點蓋子,讓老百姓的苦難,為自己換得一點扶貧款,至於說這筆錢換來之後用在哪裡,只有天知道!
明白是一回事,還是要裝糊塗,美女書記可不傻:“書記,我們都沒有在家,這些好像都是道聽途說的東西。”
“道聽途說?道聽途說的東西居然比我知道的都清楚?”夏明火大,明明已經給趙建軍定xing,垮橋事件沒有人追究,卻爆出大市場專案,“這件事必須一查到底,究竟是誰在煽風點火!”
王尚匆匆瀏覽幾份報紙:“夏書記,這上面沒有一句話來自官方,全都是村官和老百姓的言論。更沒有一組來自官方的資料,確實是道聽途說,只是只是這些事在古城縣,恐怕早就不是什麼秘密。比方說趙建軍同志的工程隊,那裡面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讓他們保守秘密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