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因為發現了隔膜的存在而真正感到痛苦呢?當然是在我們內心非常在乎那個人、非常在乎彼此的關係的時候。這就是在愛情和親密的私人友誼中發生的情況。這時候我們不但有強烈的溝通願望,而且往往自以為已經有了溝通的事實,可是突然,不和諧音出現了,也許是對方的一句話使我們感覺不是滋味,也許是對方的一個行為使我們受了傷害,裂痕出現了。昨天我們越是感覺心心相印,今天的裂痕就越是使我們疼痛,我們的隔膜感就越是尖銳鮮明。

排除掉那種純粹因為誤會產生的齟齬不說,這種親密者之間的隔膜感緣何而生?我認為只有一個答案,就是隔膜本來就存在著,只是現在才被發現了而已。這有兩種情形。其一是原來的溝通基本上是錯覺,實際上彼此心靈的差距非常大,大到完全不足以成為情人和朋友,而現在不過是因了某種刺激,原來閉著的眼睛一下子睜開了。作為當事人,這時候必定會感到異常的失望和沮喪,但我認為不必太惋惜,唯一令人惋惜的是你曾經為之浪費了寶貴的感情和光陰。只要你的確認清了巨大隔膜的存在,就千萬不要試圖去挽救什麼,那樣只會造成更大的浪費。當然,也用不著從此成為仇人,再大的隔膜也構不成敵對。相反,如果有一方偏不肯正視事實,仍然強求一種親密的關係,倒很可能在對方的心中激起厭惡,在自己的心中激起仇恨。

另一種情形是隨著彼此瞭解的深入,原來隱藏著的某些不大不小的差距顯露出來了。這並不表明原來的溝通是誤解,應該說溝通基本上是事實,但是,與此並存的還有另外一個事實,便是:因為人類心靈的個別性和複雜性,溝通必然是有限度的。既然如此,任何一種交往要繼續下去,就必須是能夠包容隔膜的。首先,高質量的交往應該是心靈最深層次的相通,同時對那些不能溝通的方面互相予以尊重。其次,在現實生活中,兩個人即使無法有深層的溝通,也未必意味著不能在一起相處。博大精深如歌德,不是與後來成為他妻子的比較平庸的克里斯蒂娜基本上相安無事,彼此廝守了一輩子嗎?當然,歌德一生中不乏深層的溝通,例如與席勒,與貝蒂娜,以及透過他的作品而與一切潛在的知音。歌德顯然懂得,居家過日子與精神交流是兩回事,隔膜的存在並不妨礙日常生活。你可以說他具備智者的胸懷,也可以說他具備凡人的常識。與歌德相反,荷爾德林用純粹精神的尺度衡量世俗的人際關係,感覺到的是與整個外部世界的不可穿透的隔膜,結果在自閉中度過了淒涼的一生。

現在人們提倡關愛,我當然贊成。我想提醒的是,不要企圖用關愛去消除一切隔膜,這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會使關愛蛻變為精神強暴。在我看來,一種關愛不論來自何方,它越是不帶精神上的要求,就越是真實可信,母愛便是一個典型的例證。關愛所給予的是普通的人間溫暖,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真正需要並且可以期望獲得的也正是這普通的人間溫暖。至於心靈的溝通,那基本上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因而對之最適當的態度是順其自然。

2000。9

女人和男人女性拯救人類

女性是一個神秘的性別。在各個民族的神話和宗教傳說中,她既是美、愛情、豐饒的象徵,又是誘惑、罪惡、墮落的象徵。她時而被神化,時而被妖化。詩人們謳歌她,又詛咒她。她長久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掀開面紗,我們看到的仍是神秘莫測的面影和眼波。

有人說,女性是晨霧縈繞的綠色沼澤。這個譬喻形象地道出了男子心目中女性的危險魅力。

也許,對於詩人來說,女性的神秘是不必也不容揭破的,神秘一旦解除,詩意就蕩然無存了。但是,覺醒的理性不但向人類、而且向女性也發出了“認識你自己”的召喚,一門以女性自我認識為宗旨的綜合學科——女性學——正在興起並迅速發展。面對這一事實,詩人們倒毋須傷感,因為這門新興學科將充分研究他們作品中所創造的女性形象,他們對女性的描繪也許還從未受到女性自身如此認真的關注呢。

一般來說,認識自己是件難事。難就難在這裡不僅有科學與迷信、真理與謬誤、良知與偏見的鬥爭,而且有不同價值取向的衝突。“人是什麼”的問題勢必與“人應該是什麼”、“人能夠是什麼”的問題緊相糾纏。同樣,“女人是什麼”的問題總是與“女人應該是什麼”、“女人能夠是什麼”的問題難分難解。正是問題的這一價值內涵使得任何自我認識同時也成了一個永無止境的自我評價、自我設計、自我創造的過程。

在人類之外畢竟不存在一個把人當作認識物件的非人族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