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卓文孫無奈,只有分給卓文君一百個家奴,一百萬錢,還有該有的嫁妝。就這樣,司馬相如從一個窮光蛋一下子變成了百萬富翁。他是機關算盡,劫財劫色,雙贏!
第五部分 第111節:司馬相如:此人只應天上有(4)
第三節一朝得伺君王側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婚後過得逍遙自在,賞花賞月飲酒與夫人琴瑟和絃。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得到新登基的皇帝漢武帝的召見。原來,他之前寫的那篇美文到處被人轉載,恰巧漢武帝也是個好點風雅的人,某天逛皇家內部BBS的時候居然讀到《子虛賦》,驚為天人,然後說:〃天下竟然有這樣的奇文,真遺憾不能和作者生在同時啊。〃
剛好給皇帝養狗的一個小官楊得意說:〃寫這篇文章的人是我老鄉呢。我可以找到他。〃楊得意果真把司馬相如找進宮中。漢武帝問:〃這篇文章是你寫的?〃司馬相如微微笑答:〃正是在下所寫。〃漢武帝讚道:〃實在寫得太好了!〃司馬相如說:〃這是寫給諸侯看的。不適合您看。如果您讓我陪同您狩獵,我回來一定寫篇天子游獵賦,專門獻給陛下。〃
皇帝果真照辦,狩獵回來讓尚書給司馬相如提供筆和木簡。漢武帝考的是司馬相如的臨場應試功,這可是要真功夫的。司馬相如滿目自信,略微思索了一下就揮筆急奏。不一會工夫,他就寫成了新賦《上林賦》。這篇《上林賦》是在《子虛賦》的基礎上寫成的,人稱為《子虛》的姊妹篇。
這兩篇文章主要是三個人的對話,子虛先生,烏有先生,亡是公。誰都知道〃子虛烏有〃是虛構的意思,這個成語恰恰就是得自司馬相如先生這兩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名。很顯然,子虛寓意用虛無的辭彩去渲染楚國之美;烏有則寓意〃哪有這麼回事〃,以齊國之事去反駁楚國之美;亡是公即〃無是公〃寓意沒有這個人,以闡明做天子的道理。
《子虛》賦裡寫的是楚臣子虛出使齊國,齊王盛待子虛,還帶他一起去打獵。打獵回來,子虛先生去訪問好友烏有先生,剛好碰到亡是公也在烏有先生家玩。子虛就說:〃今天齊王帶我去打獵,場面好盛大啊。〃烏有先生說:〃你玩得好開心啊。〃子虛答:〃是呀,很開心,不過獵物少了點。〃烏有就說:〃那你快樂個啥?〃子虛又答:〃我開心今天我讓齊王出醜了。齊王盛情款待我,不就是想要炫耀一下自己國家富強,其他諸侯國都不如他嘛。我就說我們楚王去遊獵雲夢比這盛大一百倍。〃烏有先生聽了很氣憤地說:〃你不謝謝我們王厚待你,還在那裡誇你們雲夢狩獵的奢靡。你太可惡了。一個國家有錢就了不起?你們王會享受就了不起,你們國家產物多就了不起啊?真是膚淺的人,要比就比王的道德修養。你做為楚國的使臣,不去傳播君主的美德,在這裡爭強鬥富,你太丟你們楚國的人了。你們楚王的名聲都被你敗壞了。〃
文章前半篇都是子虛他們大肆鋪張自己國家之豐美的敘述,後半部分就烏有先生對子虛的批評。最後幾句話批評諸侯和使臣競相奢靡,不崇道義,帶有諷刺意味。這種勸百諷一的模式就是司馬相如和枚乘學來的。皇帝老子看是歌功頌德,大臣看覺得在勸誡,只有相如自己才知道他的目就是最後那幾句諷刺的話。
司馬相如敬獻給漢武帝的《上林賦》則是承接烏有先生展開的。亡是公聽了子虛、烏有的對話就說:〃你們倆都錯了。楚國錯了,齊國也沒有對。子虛你在那裡炫耀物資繁富有、奢侈過度,你真是膚淺極了。烏有,你從重精神、尚道義上去匡正子虛,還算比較有見識。但是,你還是淺薄了。你們倆都不是要端正你們君王之間的關係,而是在那各自誇耀。你們不是在給你們君王添光而是抹黑。你們都誇耀齊楚狩獵之盛,我看跟我們的上林苑的巨麗之美比起來,不曉得差到哪裡去。我們漢朝天子狩獵聲勢之大隻能令你們諸侯國相形見絀。但是,我們的天子比你們的君主要賢明。他狩獵回來還知道反省,覺得自己這樣做太奢侈了,就釋出號令停止狩獵,讓老百姓墾地為農,休整山澤,體恤鰥寡,開倉救貧困。真是大大的賢君啊!〃
司馬相如透過亡是公的話對漢武帝贊也讚了,諫也諫了,誘導君主認識到天子對於人民和社稷所負的使命。
漢武帝一看,特別開心,就封了司馬相如一個郎官。郎官在漢代可是很重要的職位,可以理解為皇帝的護衛。漢代的郎官都是在貴族子弟中選拔的優秀人才,說是在皇帝身邊做侍衛,實際上是學習做官,增加閱歷,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都會被任命正式的行政職位。象曹操、袁紹都是做郎官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