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俗眼看史記 作者:九十八度

節:管仲:相國中的極品(6)

這時,朝中開始有人表示強烈不滿了。他們一個是豎貂,一個是易牙。這兩個人也是齊桓公的寵信,只是沒有管仲那麼牛,也就不如管仲那麼紅了。有一天,他們約好一起向齊桓公進諫,目的在於毀壞管仲在齊桓公心目中的地位。瞧他們編派的:〃大王啊,您老是開口管仲,閉口管仲。現在齊國的百姓都以為您是仗著管仲的力量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在他們心中,管仲都快成為偶像了。您的位置往哪兒擱啊?〃

齊桓公當初能不顧殺身之仇而接受管仲,這麼點〃誰的粉絲更多〃的破事怎麼能離間他們呢?為了打消那些人奪寵的念頭,他說道:〃我和管仲,如今就像身子與股肱之間的關係。有股肱才有其身,有管仲才有其君啊!〃

那兩位小人愣住了,沒想到齊桓公這麼煽情。自知管仲的地位無法撼動,便灰溜溜地退了出去。

管仲和齊桓公這對冤家真是結下了歡喜緣。〃歡喜緣〃是佛家語,所謂〃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齊桓公肯定不信佛,但是他歪打正著了。這就是智慧啊,不要讓人才在個人恩怨中倒下,更不要讓人才在誹謗中倒下!這樣做是有好處的。管仲隨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行政、軍事、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所建樹。經過近30年的苦心經營,齊桓公在他的輔佐下,先後主持了三次武裝會盟,六次和平會盟,終於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史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第四節理性人生路

管仲這一生絕對是理性的一生。《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了幾件事情,給人以強烈的這種印象。

桓公五年的時候,他們證討魯國。魯國吃了敗仗,魯侯表示願意獻出遂邑以求和。桓公答應了,便與魯侯約在柯地會盟。魯侯正要向神明發誓把遂邑割讓出來,他的手下——一個十分講義氣的勇夫,名叫曹沫的,突然衝上祭壇,手持匕首要挾桓公歸還侵佔魯國的土地。當時可是刀架在脖子上,齊桓公答應了。誰知那曹沫便站回了原來的位置,跟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桓公見狀,鬱悶得要死,便對身旁的管仲說:〃那傢伙竟然那樣,我真想反悔,並且把他給殺了。〃管仲說:〃不可。被迫答應了別人的要求,現在又想失信於人,還要把人家殺了,也許這樣做會有一時的快感。但是,諸侯知道了,一定以為你是個不講信用的人。等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怎麼會站出來呢?切不可因小失大。〃於是,魯國曾三次敗給齊國,失掉的土地都收回了。諸侯們聽說了這件事,果然都很信服齊國,想要歸附他。齊國霎時猶如眾星捧月。

如上所述,管仲立下了不少功勞,可是他仍然謙虛謹慎。周襄王鄭五年(前647年),周襄王的弟弟勾結少數民族的野蠻人一起進攻自己的國都,想要篡位。當時情況十分緊急,齊桓公派管仲去幫助襄王平息內亂。管仲完成得非常好,受到了周王的讚賞。為了表示對管仲的感謝,也為了討好當時稱為霸主的桓公,周襄王準備用上卿的禮儀款待管仲,但是管仲沒有接受。這也算是明智之舉。做人太高調了,容易被人嫉妒,一不小心遭到暗算都是有可能的。

在這件事後,又過了兩年,管仲患了重病。當時,他十分懷念自己的好友甯戚曾經唱過的一支歌:〃浩浩白水,白水浩浩。男兒意氣,直衝雲霄。壯志未酬,難得逍遙。〃這只是他年輕時候的心聲了。現在年老多病了,回想自己的一生,也算是壯志已酬了。

古代的君臣之間,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漢初的蕭相國死前,皇上也去問他將來的人事怎麼安排。管仲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齊桓公趁探望他的時候,問他誰可以接替相位,他說:〃最瞭解臣子的應該是國君您啊。〃言下之意是怎麼來問我呢。不過,從這句話的使用頻率來看,八成是古代君臣之間的客套話。

齊桓公便說:〃那我任用鮑叔牙怎麼樣?我可是老早就想用他的啊。〃管仲誠懇地說:〃鮑叔牙確實很好,可是他太好了。他是一個君子,善惡過於分明。眼裡容不下沙子。要是某人做了惡被他看見,他能記一輩子,而且徹底把那人否定了。這個脾氣,是不善於管理國家的。〃

第三部分 第63節:伍子胥:亦怨毒,亦隱忍(1)

這可跟鮑叔牙之前推薦管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人說:〃管仲未免太不夠義氣了吧。〃其實不然,管仲不是那種感情用事的人。他這樣做,對國家,對鮑叔牙都是負責任的表現。試想,鮑叔牙自己都說過了沒法擔任相國的職務。若是管仲這時傻傻地憑著哥們意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