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1 / 4)

小說:論衡全譯 作者:老是不進球

壞;國家的存在與滅亡,在於期數的長短,不在政治的得失。考察祖己的預言,桑樹和穀樹在朝廷長出是商朝將亡的兇象,滅亡的預兆已出現,即使修政改行,又會有什麼補益呢!用什麼來證明?

【原文】

18·3魯昭公之時,鸜鵒來巢。師己採文、成之世童謠之語(1),有鸜鵒之言,見今有來巢之驗,則佔謂之兇。其後,昭公為季氏所逐,出於齊,國果空虛,都有虛驗(2)。故野鳥來巢,師己處之,禍意如佔(3)。使昭公聞師己之言,修行改政為善,居高宗之操,終不能消。何則?鸜鵒之謠已兆,出奔之禍已成也。鸜鵒之兆,已出於文、成之世矣。根生,葉安得不茂;源發,流安得不廣。此尚為近(4),未足以言之。夏將衰也,二龍戰於庭,吐漦而去,夏王櫝而藏之。夏亡,傳於殷;殷亡,傳於周,皆莫之發。至幽王之時(5),發而視之,漦流於庭,化為玄黿(6),走入後宮,與婦人交,遂生褒姒。褒姒歸周,厲王惑亂(7),國遂滅亡(8)。幽,厲王之去夏世,以為千數歲(9),二龍戰時,幽、厲、褒姒等未為人也(10),周亡之妖,已出久矣。妖出,禍安得不就?瑞見,福安得不至?若二龍戰時言曰:“餘褒之二君也(11)。”是則褒姒當生之驗也。龍稱褒,褒姒不得不生,生則厲王不得不惡(12),惡則國不得不亡。徵已見(13),雖五聖十賢相與卻之(14),終不能消。善惡同實:善祥出,國必興;惡祥見,朝必亡。謂惡異可以善行除,是謂善瑞可以惡政滅也。

【註釋】

(1)師己:春秋時魯國大夫。文:魯文公,名興,春秋時魯國國君,公元前626~前609年在位。成:魯成公,名黑肱,春秋時魯國國君,公元前590~前573年在位。童謠之語:參見10·3注(6)。

(2)都:都城。有:通“為”。虛:同“墟”。以上事參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3)意:根據文意,疑“竟”字形近而誤。

(4)近:指預言與災禍應驗相距的時間短。

(5)幽王:《史記·周本紀》作“厲王”,可從。

(6)玄:黑色。黿(yu2n元):通“蚖(yu2n元)”,蜥蠍。

(7)厲王:《史記·周本紀》作“幽王”,可從。

(8)國遂滅亡:公元前771年,犬戎進攻西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參見《史記·周本紀》。

(9)以:通“已”。

(10)未為人:未成為人,這裡是還沒有出生的意思。

(11)餘:我們。褒:古國名,也稱有褒。姒姓。在今陝西省勉縣東南。褒之二君:褒國的兩位君主,即褒國姒氏的兩位祖先。

(12)厲王:《史記·周本紀》作“幽王”,可從。

(13)根據文意,疑“徵”前奪一“亡”字。上文“褒”、“生”、“惡”皆迭,可證。

(14)五聖十賢:形容聖賢很多。卻:這裡是阻止的意思。

【譯文】

魯昭公的時候,八哥到魯國築窩。師己取魯文公、魯成公時童謠中的話,有關八哥的傳言,見如今有八哥來築窩的應驗,就預測說是兇象。那之後,魯昭公被季平子所驅逐,出走到齊國,國家果然空虛,都城成為廢墟,應驗了童謠。由於野鳥來魯國築窩,師己作出判斷,災禍竟同他預測的一樣。假使魯昭公聽到師己的話,修善操行改良政治,具備了高宗的操行,也終究不能消除災禍。為什麼呢?因為有關八哥的童謠已是徵兆,出奔他國的災禍已經成就。可見八哥的徵兆,已在魯文公、魯成公的時代出現了。根已長出,葉子怎麼能不茂盛;水源已發掘,水流怎麼能不廣闊。這個預言和應驗的時間還相距太近,不足以說明王朝的滅亡早就註定。夏朝快要衰亡,二條龍在宮庭中爭鬥,吐了口水就離開了,夏王用木櫃藏起它。夏朝滅亡,傳給殷商;殷商滅亡,傳給周朝,都沒有把它開啟。到周厲王的時候,開啟來看,龍的口水在宮庭中流淌,化作一隻黑蜥蠍,跑進後宮,跟女人交合,終於生下褒姒。褒姒嫁給周幽王,使幽王迷惑混亂,國家終於滅亡。厲王、幽王距離夏代,已經有一千多年,二龍爭鬥的時候,周厲王、幽王、褒姒等還沒有出生,周要滅亡的兇象,就已經出現很久了。兇象出現,災禍怎麼能不成就?吉兆出現,福分怎麼能不到來?就像二龍爭鬥時說的:“我們是褒國姒氏的兩位祖先。”這就是褒姒該出生的應驗。龍說是褒國姒氏的祖先,所以褒姒不能不生下來,褒姒生下來那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