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蘇遇問:“他有什麼病?”

“是社交恐懼症,一遇到令自己覺得不舒服的人就會表情尷尬、發抖,臉紅、出汗或行為笨拙、手足無措。怕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迴避誘發焦慮的社交場景,不敢在餐館與別人對坐吃飯,害怕與人近距離相處,尤其迴避與別人談話。”隨後又說:“不過因為他本身是學心理學的,加上我給他治療了一段時間,已經有所好轉,只是剛才可能你的表情很可怕,才嚇到了他。”

“又是恐懼症?”潘叢不解地問:“賴醫生,你這診所不會專門就是研究這些的吧?”

“都市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壓力緊張,誘發各種潛在的恐懼症也不是沒可能,我只是根據患者的需要替他們治療,談不上什麼研究。”

“好了,言歸正傳。”左赫覺拿出一張照片問:“你說的錢忠是他嗎?”

“沒錯,就是他!”

“我們要看他的資料和病歷。”

賴世奇推了下鼻樑上的眼鏡說:“抱歉,病人的資料我們是要保密的,我只能告訴你們他的名字和他患的是很嚴重的恐高症,而且他不是本縣的人,我會給你們他家人的聯絡方式。至於詳細的病歷和治療記錄,我是不可能給你們看的,除非你們有搜查令。”

看來這還是個老頑固,不過恐高症倒是讓左赫覺想到了什麼,問到:“那這幾個人呢?韓梅梅、劉麗雲、龍天?”左赫覺把照片一一排在桌上。賴世奇的臉色終於變了,詫異地說:“他們都是我的患者?他們怎麼了?”

“果然!”左赫覺說道:“他們都死了,死於他們的恐懼,這下,我們可以看他們的資料了吧。”

“這……”

蘇遇突然說:“賴教授,您信的過我嗎?”賴世奇沒再猶豫,吩咐助手去幫他把這幾人的資料拿來,又急切地問:“你剛才說他們是死於自己的恐懼是怎麼回事?”

☆、你在害怕什麼? 18【求收藏求枝枝】

聽完蘇遇的敘述,賴教授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看來我的治療還是失敗了。”蘇遇卻說:“您別這麼說,他們是被人利用了恐懼,與你的治療無關。”

賴世奇感慨地說:“利用人類的恐懼感進行犯案,本身就是一種恐懼。”

潘叢接著問:“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幾名死者都曾是你的患者,會不會是針對你或者你的診所,你想想有沒有得罪過什麼人,或者是患者不滿意治療揚言要報復之類的事?”

仔細想了想,賴世奇說:“我想不出來,心理疾病的治療不是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即使有患者不滿意,會根據治療協議書進行核定賠償,大多數患者也會選擇換一個心理醫生試試。”

左赫覺看著他身後書架上關於心理學的各種版本和語言的著作,問到:“教授,那關於恐懼症的心理治療具體是個什麼過程?”

說到學術問題,賴世奇變得嚴肅認真:“一般前期會配合藥物治療減輕緊張、焦慮或驚恐發作,例如苯二氮卓類藥物或抗抑鬱劑,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三環類抗抑鬱劑等。至於心理治療是治療這種疾病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三種,我給你們一一舉例說明一下吧。

第一種是行為治療,包括系統脫敏療法、室外療法等,為治療特定恐怖症最重要的方法。其目的一是消除恐懼物件與焦慮恐懼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絡,二是對抗迴避反應。

第二種是認知行為治療,這是治療恐怖症的首選方法。既往的行為治療方法更強調可觀察到的行為動作,長期療效不甚滿意。認知行為治療在調整患者行為的同時,強調對患者不合理認知的調整,效果更好。尤其對社交恐怖症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資訊處理過程使得症狀持續存在,糾正這些歪曲的認知模式是治療中非常關鍵的內容。

第三種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算是驗收和真正實踐的環節,一般會讓患者直接面對自己恐懼的事物,例如恐高症就會帶他到高處去感受,一般這種治療是要在前期的治療有所效果後才能循序漸進地進行的,不然會加劇患者的恐懼。

其實我還提倡輔助治療的方法,是早年我去國外學習的時候引進來的,就是分享交流法,有相同問題或困擾的人組成一個團體,不必知道彼此的身份甚至是姓名,大家相聚在一起說出自己的經歷,相互鼓勵,在交朋友的同時也能緩解內心的恐懼。畢竟有的人因為這些恐懼症會被別人看做是怪胎。國外的戒菸會,戒酒會的功效就是如此。這幾年國內也開始採納這種方法,我就曾到一個互助會里面去講過課,他們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