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的張社長是一位已經在報社幹了三十多年的老記者,他憑著多年的從業經驗,在看到姜華的那兩篇文章的第一眼,就知道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兩篇新聞,但是,人民日報作為華夏國的官方報紙,它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凡是登在上邊的文章必須是經過嚴格審批的,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他就算是有心把這兩篇文章登載在人民日報上,也是困難重重的。無奈之下,他只得放棄了這個念頭。
現在,隨著老人家南巡講話的被傳閱,以及各地要求深化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他終於瞅準機會在常委會上提出了這個建議。
報社內部,抱著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他們聽了之後,都大力表示贊同,但是在同時,也有一些比較保守的領導提出了置疑。他們覺得作為華夏政治風向標的人民日報,不應該如此草率的就將這份以前頗有爭議的一篇文章登載。
為此,兩幫人在會議室內展開了爭論。
張社長知道不管他們哪方都是真心為報社著想,他也不想因為這件事情雙方掙個臉紅脖子粗的,便提出把這件事情交給上級領導來決定。
此時中央早已經定下了調子,所以中宣部部長看了張社長打的報告之後,當即就做出批示,要求不但要登,而且還要登在頭版頭條。
有了上級的支援,張社長當即便把心放下來了,並按照上級的指示,把姜華的那篇《華夏的改革之路》放在了頭版頭條上。
第二天,人民日報的的頭版頭條上便如期刊登了姜華的那篇《華夏的改革之路》。這篇文章一刊登出來,很快便被全國各地的報紙都轉載到了頁面的頭版頭條上,就連燕京日報這個率先登出的報紙也再次把這篇文章登在了頭版頭條。
此刻,就是政治嗅覺再遲鈍的人,也知道了中央對改革的態度。而國外的一些報紙也敏感的察覺到了華夏國高層的最新動態,都大量轉載了這份文章。這回,姜華可算是徹底的出大名了,就連國外的一些知名學者也開始研究起他的這篇文章來。
而此時,省委的田書記也在第一時間從駐京辦那裡聽到了這個訊息。放下電話,他掏出一根菸,深深的吸了一口,然後便呵呵的笑了起來。此時,他的心裡充滿了自豪。在他心裡,早已經把姜華看成了自己兒子的影子,姜華每取得的一分成績,他都在心裡暗暗高興。而每當這個時候,就讓他對自己兒子的那份思念得到了一些釋放。
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連抽了兩根菸後,田書記激動的情緒終於平復了下來。坐回辦公椅上,他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覺得自己應該給於副書記打個電話,讓於副書記提點東江市市委的領導一下,不要思想保守,要大膽的培養年輕幹部。
接到田書記的電話後,於副書記當即便點頭應了下來。他早已看出來,田書記非常看重姜華,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把手的意思。再說了,他自己也打心眼裡欣賞姜華這個朝氣蓬勃、很有想法的年輕人。
放下田書記的電話,他便給東江市市委的趙書記打了一個電話。
在電話裡,於副書記倒是沒明說要求提拔姜華的事。但是他的話裡,十句有九句提到的都是姜華和他的那篇文章,並且還說,“你們東江市能夠培養出這麼一個思想解放、力求上進的年輕幹部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培養,不要把一顆好苗子給毀了!”
就在剛才,趙書記已經從駐京辦主任那得到了訊息。當時,他就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果然,他剛放下駐京辦張主任的電話不久,就接到了省委省委於副書記的電話。
電話裡於副書記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趙書記是什麼人啊,他是一個浸淫官場多年的老油條了,怎麼會聽不出話裡的意思呢?此刻,縱使他心中萬般不願,也只得硬著頭皮笑道:“於副書記,您放心,我們市委正準備研究這件事呢,對於姜華這麼一個思想解放、踏實肯幹、力求上進的年輕幹部,我們一定會重點培養、破格提拔的!”!~!
..
第3章市委趙書記對提拔姜華問題上的考量
放下電話,趙書記便用力的握了握拳頭,一臉陰沉的想道,看樣子,對姜華的提拔和老孫的趁勢崛起都是無為避免了!哎,當初我怎麼就那麼糊塗,沒有看清形勢呢!
想到這裡,他再也抑制不住心頭的惱火,用力的敲打了一下辦公桌面。WWw、
“啪”拍桌聲在這個空當的辦公室裡顯得格外的刺耳。
“哎,舊患未除,又添新患啊!”趙書記揉了揉剛才被震痛的部位,低聲長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