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雙方都是有備而戰,日本根本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突破美國的基地防線,但現在是一方精心策劃,務求一擊而中,另一方卻是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兩權相較,差別立杆見影就出來了。
這是一場一邊倒的屠殺,在現代化高科技武器的強大火力下,人類的力量顯得是那麼的渺小,美國的生化戰士和他們的海軍陸戰隊的作戰能力,根本就沒有展示的機會,在火炮和導彈的攻擊下,人員已經死傷大半,而接下來的坦克裝甲車的橫衝直撞,更是有如直入無從之境。
到處是屍體殘肢,到處是鮮血內臟,在戰火硝煙的映襯下,整個海軍基地極似一個修羅屠場,人間煉獄。日本的這場突襲戰,極具現代戰爭的一大特點:高科技武器大量使用,佔優勢的一方擁有比敵人先進得多的武器。在打擊敵人的同時,他們計程車兵可以儘可能地遠離戰場,遠離危險,實現所謂“零傷亡”。
決定發動攻擊的時間,日本也是作了大量的測算,此時此刻,美國布在太空中的偵察衛星,在這個時間段裡,正好是全部都進行了對日本監示的一片盲區之中,這個盲區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零二十分鐘,也就是日本要想成功地避開美國衛星的監測,就必須在一個小時之內將戰鬥全部結束。否則的話勢必會被美國國防部收到情報,從而打亂日本的全盤計劃。
日本這次的行動是一個發動所謂“靖國聖戰”的前湊。他們必須在美國西太平洋艦隊第七艦隊沒有察覺到橫須賀港和沖繩兩個軍事基地的毀滅之前,將這兩個基地的駐防美**隊全部吃掉,然後設下伏擊圈,等著第七艦隊的全部戰艦及其官兵一頭鑽進這個精心設計好的埋伏圈裡,進而一舉把美國號稱王牌的第七艦隊全部殲滅。
而在伏擊美國西太平洋艦隊第七艦隊的同時,日本將集結九個師團近三十萬兵力,突襲韓國,以閃電戰的方式成功入侵韓國,為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贏取戰略縱深和防線。
就在日本同時發動對橫須賀港和沖繩美國海軍基地的突襲的時候,寧星一臉輕鬆舒適地坐在月光園地下城堡的辦公室裡,透過各種不同的渠道,接收著日本節節勝利的訊息。
在寧星的一手策劃下,日本正一步步被他推向了戰爭的前沿,對此他極感欣慰和自豪,在此之前,寧星也對日本當前的政局作過細緻的分析,他的此舉,只不過是將日本的戰爭機器新增了一份強烈的催化劑,即算他不在東京興風作浪,日本遲早也會發動他們自譽的靖國聖戰。
日本的經濟經歷了大約半個世紀的快速增長後,突然陷入困境,股市崩潰,大量企業倒閉,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加入失業者的大軍,失業中達到了創紀錄的18(百分號)。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日本與美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貿易戰,美國築起了高高的貿易壁壘。以出口為導向的許多日本企業不得不為生存而苦苦掙扎。由於和美國的關係日趨惡化,加上又有中國的百年仇視,全球性的聯合經濟制裁讓日本引發嚴重危機,造成油價猛漲,使陷入困境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汽油供應大幅度減少,更多的企業倒閉。這對98(百分號)的石油依賴進口的日本來說,無疑是一記致命的重拳。對於長期生活在經濟繁榮、就業有保障、生活持續富裕環境中的日本年輕一代來說,嚴酷的現實引發了他們激烈的反應。此起彼伏的和勞工從東京、橫濱城、大坂城等工業中心向全國擴充套件。憤怒與激進取代理性與溫和,成為日本軍國主義復興的基礎。
松泉一郎為了維護其政治利益,於是藉此危機向全日本的公民公然指責那些對日本眼紅的外國勢力想把日本人民推入水深火熱的萬丈深淵,他利用一切的機會猛烈抨擊美國和中國此種所謂的“經濟犯罪”。他在內閣激動地呼籲必須在太平洋建立新的秩序,他說“我們不能坐著乾等,讓我們的能源生命線被活活地掐斷。我們必須採取有力的行動。”在他周圍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希望恢復昔日大日本帝國榮耀的追隨者。由松泉一郎領導的民族主義者和軍國主義者聯盟,向全日本國民宣誓:日本將自己滿足她一切的需求,我們不會再依賴所謂的盟國或國際組織來保衛我們的經濟利益。日本經濟效益中的弱點是資源匱乏。與美國的貿易戰以及現在全球性經濟制裁的影響,顯示日本對自己經濟利益的控制力非常之弱。作為帝國的首相,他深信日本可以透過最原始、最直接的途徑:“武力征服”,從鄰國攫取資源。
早在寧星還沒有來到東京之前,松泉一郎政府就已經秘密制訂和批准了侵略計劃,企圖快速建立一個“軍事帝國”,以武力征服東南亞的周邊及沿海各國,佔領東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