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要真實可信,就需要極其出色的特效製作,杜克對負責特效製作的工業光魔公司要求極高,製作出的特效畫面反覆讓他們修改。
他希望銀幕上的機器人活靈活現,不管那些機器人是在空中盤旋,還是沙下遁走,又或者是高速公路狂奔,它們都要像存在於現實世界中一般。
機器人是虛擬的,而作為他們對比的坦克、飛機卻是真的,這一點都不能含糊。
按照杜克的要求,工業光魔的特效師們讓兩者在藍色銀幕上藉助數碼技術共同構成了特效畫面。
同時,與軍方的合作相當關鍵,影片裡面的戰爭場面非常多,也是有史以來軍方和好萊塢在動作片中最大規模的合作,五角大樓方面提供的贊助,讓劇組節省出大筆的開支,從而使得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後期製作當中。
除去花在準備上的幾個月時間,電影全部實地拍攝只用了75天,部分鏡頭還使用了imax3d攝像機。
《變形金剛》的製作過程規模可謂非常之大。
雖然拍攝完成,後期製作進展順利,但杜克沒有絲毫的放鬆,對這樣一部電影來說,任何的疏忽都可能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為了在後期製作中協調各個部門間的工作,他在計算機共享區放了一個資料夾,起名叫‘剪輯試樣’,所有參與制作的同事都可以自由瀏覽。
杜克很清楚,電影是團隊合作的產物,如果不親自嘗試,那麼永遠無法獲得理想的畫面。
影片剪輯完全忠於杜克要求的風格,精剪完成的片段中,數不清的動作場面,不計其數的出場人物,臺詞妙語連珠,一個接一個的視覺特效,當然還有無數飛速旋過的鏡頭畫面,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管是剪輯還是特效製作,必須要千錘百煉,杜克才能透過配合默契的團隊,把腦海中的畫面製成成品。
特效製作部門用到了6臺影片工作站,兩個海量儲存器,專門用來儲存所有的鏡頭畫面及對應預覽效果草圖,為了讓工業光魔公司和杜克相互傳送日常工作結果暢通無礙,還專門搭建了一個多媒體網路。
《變形金剛》規模非常大,剪輯師麥克?道森極富經驗和技巧,也能充分理解杜克的想法,總能把快節奏的搏鬥場面、複雜無比的特效、還有恰到好處的小幽默編織成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
除去初剪出的超過六個小時的版本,杜克手裡還有數十個小時的素材,這些都是影片的備選鏡頭。
一部電影,無論怎麼拍,都不可能是複製和黏貼,何況杜克做了如此多的改動,從他進入這個行業開始起,哪次拍攝的鏡頭數量不是最終剪輯的十幾倍乃至二十倍之多。
從籌備期到拍攝結束,杜克準備了大量的素材,進入後期製作後,有時候劇組工作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找些選而不用的鏡頭,因為他也會對剪輯結果不滿意,把它們統統斃掉。
除去休假日,杜克每天都會到工作間,細心揣摩想要的畫面,然後描述給其他人聽。
他有時也希望先看到剪輯師們的成果,讓他們先剪出自己的作品,然後再對著它研究審看一到兩個小時,他不需要拼湊起來的死物,要的是一組組鏡頭流暢自然。
在這種情況下,電影的動作場面經歷了反覆的剪輯,杜克一天往往要處理八十到一百組組鏡頭,每一個鏡頭都必須認真對待,它們都是這部電影的重要組成。
為了高效完成工作,包括麥克?道森在內,杜克總共使用了六位剪輯師,只是其他五個人以麥克?道森為主。
規模大和節奏快是《變形金剛》最大的特點,必須有一個能幹的剪輯團隊,來不斷提出有用的新想法。
即使這樣,很多時候劇組也會出現面面相覷、束手無策的狀況,像這麼大成本大製作的電影,想要保質保量的處理拍攝完畢的鏡頭,需要多名剪輯人員合作無間。
為了尋找感覺,杜克在閒暇時間反覆觀看過1984年動畫片的前幾集,但他不打算受到過多的影響,畢竟電影與動畫劇集是截然不同的作品。
而且包括麥克?道森在內的幾個剪輯師中,也沒有變形金剛的狂熱粉絲,雖然這樣容易刪掉某些對變形金剛粉絲來說可能是很重要的片段,但另一方面這也讓剪輯效果更容易為普羅大眾接受,避免電影太過粉絲向。
這部電影規模非常宏偉,原動畫連續劇裡的內容根本不適宜移植到電影裡,麥克?道森甚至沒看過先前的變形金剛動畫劇集以及動畫大電影,因為他認為這對於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