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始終沒有開口,或許論及專業性,他遠不如在座的很多人,但要說到對於低口碑高票房影片的見識,恐怕這裡所有的人加在一起,都不如他一個人多。
曾經的《獨立日》,就是超低專業口碑,超高票房的典型代表,而後的新世紀,這樣的影片更是層出不窮,如果放在十年後,影評人的負面評價根本不用在乎,就算他們集體發聲,單單是網路水軍就能把他們淹死……
現在這個網路還不發達,資訊相對還不流暢的時代,影評人的影響力肯定比未來要大得多,但杜克向華納兄弟提及排除影評人參與試映時,其實就預計到了可能會有如今的局面,實際上也有一定的準備,方法放到未來,沒有任何奇特的地方,不過在影評人聲音還足夠響亮的時候,絕不是其他導演敢隨便做的。
“影評人的抨擊未必是件壞事。”
在會議室又一次開始沉默的時候,杜克突然說話了,“反而是我們可以炒作利用的地方!”
不等眾人說什麼,他看向了身旁,“查爾斯,有觀眾年齡段的統計嗎?”
“有一份午夜場和上午場的統計。”查爾斯?羅文在面前的檔案裡翻了翻,然後說道,“根據統計,《獨立日》的觀眾以15歲到35歲為主,其中17歲到25歲佔據了觀影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七!”
“也就是說17歲到25歲的觀眾是《獨立日》的主流觀眾!”杜克看了看四周,繼續說道,“不知道大家瞭解這個年齡段的人的想法嗎?我今年24歲,還處於這個階段,我想我對現在的年輕人的還是比較瞭解的。”
眾人都看了過來,杜克也沒有賣關子的想法,直接說道,“這是最為叛逆的一個階段,不相信任何權威,總是會質疑權威的觀點;這也是很好奇的一個階段,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擁有嘗試一切的冒險精神,往往還具備實施的決心……”
“實際上,這也是影評人難以影響到的群體!”
聲音漸漸放緩,杜克的話卻異常清晰響亮,“影評人以專業的眼光對我們抨擊!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直接回擊,影迷缺少發出自己聲音的渠道,為什麼我們不讓喜歡《獨立日》的影迷的聲音出現在主流媒體上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