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人又怎麼會帶了妹妹的嫁妝單過來消暑。
徐家才剛接著喪報,那頭吳家的信就來了,要把禮哥兒接回去供他讀書,吳家老太爺雖未明說,吳老爺卻派了個妹妹跟前的心腹回去報喪。
徐家老太太知道這個小兒子媳婦身上已經大好了,不料竟接著喪報,再一細問,原是自己兒子又同那個犯官的女兒攀扯不清,知道他竟當著媳婦孃家人的面說要娶進來當平妻,一面捶桌大恨,一面又要為了兒子遮掩。
吳家本來就存心要鬧,白白沒了個閨女,還要討個煙花女進去,豈不是羞辱到自家門上來,徐老太太遮掩不住,事兒一直捅到徐老太爺跟前。
老太爺一輩子要臉,前面兩個兒子都受他教導,只這個小兒子是由著妻子寵愛的,想不到而立之年還惹出這禍來,使了一封信,託了人把原來定下的考評,從甲等改成了丙,到下一任,便只留職不起用,斷了他的財路,看他拿什麼往煙花女子身上花用。
徐老爺這才知道後悔,想把家事再攬過來罷,未娶時親孃料理,娶了親媳婦來接手,除了風花雪月,連官職都是剛剛外放的,只得捏了鼻子在妻子靈前懺悔,悔恨他們少年夫妻怎麼就走到這一步。
妻孝也要守一年的,樊娘是別想進家門了,頭三日還真心實意的哭,想些吳氏剛剛嫁進來時夫妻兩人怎樣和睦的,把外室拋在腦後,待過了十多日,再想出去,發現身邊無人打點了。
他帶來的人被打發回衙門幫他請假,說要治妻喪,宅子裡又全是吳氏的人,要出門了才曉得身上無錢,連僱船的人也尋不著。
曉得這是大舅哥擎制他,煞他的性子,可他哪裡受這樣的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