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位詩人,可還有個相對應的“詩鬼”別號,所以在講晚唐的詩歌發展“續命”前,我們先來講一講這位有著“詩鬼”之稱的詩人——李賀。】
"詩鬼?這又是什麼稱呼?"
衛青和霍去病按照劉徹的吩咐,去攪亂匈奴那邊的渾水,好訊息竟接連不斷,所以兩人也得以稍微閒適下來。
霍去病聽了李白和杜甫等人的詩後,打心底覺得學詩真是一門學問,一直讚歎不已,這時又聽到一個“詩鬼”的稱號,不由得更是好奇,這位“詩鬼”的稱號,究竟是怎麼來的?
【倒黴的詩人千千萬,總有一個特別倒黴的,若是要提名一個的話,那就完全可以說是李賀。】
【而且若說盛唐的詩人性格多是自信,那中唐詩人的性格,就多多少少更體現出了抑鬱這兩個字,李賀就更是如此。】
【其實李賀的祖上,若是追到唐高祖李淵那個時期,那可是李淵的叔父,不過往下延續200多年的時
間,李賀那點皇室血脈早就可以忽略不計了,而且李賀父親當的最大的官,也就是個縣令,家裡可以說是很窮了。】
【而且李賀還體弱多病,從小就是個病秧子,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樣從小就體弱多病的李賀,他其實是個弱病的形象,不過外貌不夠,學識來湊,李賀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文,而且質量還很高,所以年紀輕輕就很有名氣。】
【加之李賀不僅有天賦,還特別用功,每天都會騎著驢出去採風,一有靈感就會寫下來,其用心程度,以至於每天李賀回家,他的母親發現李賀揹著的書囊中存放太多詩句紙片時,不由得嗔怪道“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
【嘔心瀝血的“嘔心”就是從這裡出來的,還有“瀝血”是出自韓愈的《歸彭城》用語,意思是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後來人們就將嘔心和瀝血結合在一起,表達費盡心血之意。】
【這也可見李賀是多用功和努力。】
唐朝李世民時期。
聽到那李賀的祖上時,李世民是真沒忍住詫異了一下。
不由得讓他也有種奇異之感,沒想到這位被稱為詩鬼的李賀,竟是還和他們李家有那麼一點關係。
雖然也確實是只有一點關係而已,但也不免讓李世民對這李賀更多了幾分關注。
【當時韓愈正倡導古文運動,流行寫散文,而不是寫詩,但李賀18歲的時候,找到韓愈,將自己的詩作遞給對方看,也確實驚到了韓愈,而這首詩作,就是必背的千古名篇——《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好!”
才聽完,李世民就當真不由得叫了聲好,這首詩可太對他胃口!
絕妙啊。
【四句詩,第一句烘托的緊張氣氛,第二句戰爭傷亡的慘重,第三句繼續浴血奮戰的沉重,還有最後一句誓死報國的決心,簡直是聽覺和視覺上的雙重感受,而這首詩,才是一個18歲的,沒上過戰場的少年所作。】
【所以簡直讓韓愈愛才之心頓起,也因此,李賀可以說是一戰成名,還準備去參加科舉考試。】
【但先前說了,李賀簡直是倒黴的代名詞,就在這時,李
賀的父親病故了,他要回家去守孝三年,古代喪制規定,這期間可不能任官赫爾應考,也不能嫁娶,所以李賀在三年後,才能再去參加科舉考試。】
【這有時候吧,從來沒得到過,比得到再失去要來得好一點,而得到再失去,又比即將得到卻錯失過去好那麼一點,李賀就屬於最後這一種情況,他順利過了府試,也入圍了殿試,可悲劇就發生在了殿試之前——】
【因為有個很扯淡的理由,李賀的父親叫李晉肅,而晉肅和進士有點同音,所以有人說李賀應當避父名諱,不應該參加進士考試,否則就是不孝……這理由扯淡是扯淡,但殺傷力非常之巨大。】
【哪怕有韓愈為其喊冤,最終李賀也因為當時輿論的壓力,從而放棄了科舉考試……所以就真的很扯淡。】
聽到這裡,李世民起先還很興致的臉色,瞬間就沉了下去。
他當然知道“避諱”這種規定,但才生出愛才之意,就聽到如此事情,難免讓李世民覺得無法接受。
一個年少時就能寫出《雁門太守行》這首詩,一個有天賦又刻苦用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