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186節(3 / 4)

【其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也是千古名句,這裡也再一次提到了"坐"字,可見王維此時的心境如何。】

【一直到61歲,王維都待在輞川別墅,之後在這裡逝世,也安葬在了這裡。】

【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畫家,不僅參禪悟理,還學莊通道,他精通詩書畫以及音樂,善用色彩與光影,講究虛實冷暖以及動靜結合,作詩就像作畫一樣,作畫也有作詩的意境之感,不止有畫面感,也有對聲音的描述等。】

【所以王維的詩,可以說是畫面,聲音,禪意三合一的藝術詩作。】

【如果說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是動態的,那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就是靜態的,而且孟浩然可以說是個率直的人,但王維,他的仕途總體而言雖說也不算順利,後來更是半官半隱的狀態,但最後也可以說是仕隱雙得。】

【另外王維做官有很多妥協的地方,這也是他多被人詬病的地方,而這樣的態度,也反應到了王維的詩中,所以王維的詩很少觸及深刻的情感,雖有愛情,親情,友情等,但卻很少有獨白,像是刻意隱藏起來了一樣。】

【也因此,曾有人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那王維就是介於天與地之間的人

才。】漢朝未央宮。

"天才,地才,人才……"

劉徹不禁嘶了一聲,這些詩人已經聽得各個都是了不得的存在,但這李白和杜甫竟還能有如此高的評價,尤其是那李白,詩仙,天才之名,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又都有哪些詩作名篇?

他可真是越來越好奇了。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臺……】

【這首詩是不是聽得很耳熟?】

【是之前我們講秦始皇的時候,就曾出現過李白寫的這首詩,是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詩,以夏商周三代以來的“世道之治亂”為基本主題,有寫詩手法,也有想象誇張的地方,符合李白一貫的寫詩風格。】

【是的,我們接下來就要講到李白,這位在無數人心中,都有著頂級咖位的大神,他的很多詩,都無疑是必背精品。】

秦王宮。

嬴政立即放下手中紙筆,就從李白寫的這首詩,他合該更加好好聽一聽才是。

【李白,5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前往四川生活,從小就讀了很多書,15歲的時候,就開始在國內遊歷,一開始是在四川省內遊歷,後來25歲那年起,就又開始走出四川,在全國範圍內遊歷,此後一生之中,更是幾乎走遍了大江南北。】

【要說我們現在旅遊,最大的興趣就是拍照,那李白最大的興趣,想必就是作詩了。】

【比如這首《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相當於一篇遊記,也訴說了想家之情,不過要說最經典的思鄉之作,還屬李白的這首——《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又是一首幾乎全民都會背的古詩詞,詩中有比喻和襯托的手法,語言清新樸素,且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果然不怕寫出的詩作簡單,就怕沒有人家這樣的意境。”

聽到天幕終於提起李白,歷朝歷代下,不少人都豎起了耳朵。尤其再聽天幕說起這李白所作的詩,大多都是必背的精品……這會不會太誇張了?

可才出來的這三首詩,每一首聽起來,也確實是讓人無法反駁……

尤其是那才短短四句的《靜夜思》,將月光比作地上霜,舉頭對低頭,借明月思故鄉,怎麼想出來的啊。

【《唐六典》中明確規定,商人之子嚴禁參加科舉考試,所以李白這一生,確實沒參加過科舉考試,也因此,他想要當官,只能選擇被舉薦這條路,而想要被舉薦做官,在唐朝時,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自薦,在當時被稱為“干謁”,簡單說,就是自己吹一下自己,那李白寫了嗎?】

【這當然啦,按照李白瀟灑又狂放的性格,他可是很自信的。

所以李白不僅寫了,甚至還寫了很多封這種自薦的誇誇信,不過可惜的是,最後都石沉大海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