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賀知章,人生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部分。
前半部分,在他37歲時高中狀元,也就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但這並不意味著,賀知章從此就走上人生巔峰了,因為唐朝並不是中了進士就能當官的。
所以賀知章又熬了幾年,才從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的職位,再到因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賀知章入書院後,於是又接任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
【這之後,賀知章的仕途真的能用“幸運”兩個字來概括,一生都沒有大災大難,而且總能巧妙躲過唐朝各種的政治鬥爭,甚至一步步走到了三品官員的位置,一共在官場待了五十多年,一直都沒出現過什麼起起伏伏的波折。】
br>先前被天幕提到過的幾人:"……"這泛酸的心情。
【當然,客觀上來說,主要也是因為賀知章在朝廷主要擔任文職等工作,所以一般很少受到波及與牽連等。】
【而這期間,陳子昂提出要學習漢魏風骨,賀知章算是第一批響應的詩人。
甚至可以說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對於改革初唐詩風很有影響,因為賀知章的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以及應制詩外,其寫景和抒懷之作的風格很是獨特,並且清新瀟灑,有一種清爽的氣質,沒有浮誇辭藻的堆砌。】
【比如賀知章所作的《詠柳》,可是我國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一首詩可謂別出心裁的將“二月春風”比喻為“剪刀”,再用擬人化的“裁出”動作,使視之無形的春風變成了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一問一答,跳脫有致,是不是很生動有趣,也很生動形象?】
“二月春風似剪刀……剪刀,師兄,我在資料庫中發現了很多好用的工具,我們有空的話,都可
以嘗試著做出來。"
荊元一邊聽著,一邊翻出自己之前找到的資料給田勝看,這其中還有圖片標註呢,簡直不要太令人激動和欣喜了。
“資料庫中的內容好多,而且有些東西很是日常能用得到的,也不知是何人想出來的,其巧思可真是令人佩服。"
田勝一邊看著一邊點頭,笑道:“也還是要感謝天幕的饋贈,否則也無緣得見這些東西。”而且還給了他們不少啟發。
隨著資料庫中開放的內容越來越多,眾人也是越來越發現,這根本就看不過來,也才越發意識到,什麼叫浩如煙海,恐怕終其一生,都不可能翻閱完整個資料庫,更別說精學其中的內容了。
但儘管如此,哪怕只從中發現一點,那些從未見過的東西,也是足夠叫人震驚和驚喜了。
"你也不要總想著這些,怎麼不聽聽天幕講這些詩詞和文章?"
田勝想著:"這叫什麼來著,陶冶情操?"
“沒準兒還能讚譽下我們以後所做的東西,比如首次造出來
的張紙,若配上一首詩,豈不妙哉?"
荊元哈哈一笑:"聽著呢,師兄!"
【雖說賀知章仕途一路平順,但也是因為當官,所以賀知章所作的詩篇其實並不多,不過除了詩歌改革外,他的才華也很有名氣,和張若虛,張旭,以及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
【因為這四人都是當時江浙一帶的,而江浙一帶在古時候被稱為吳中,所以因此而得名。】
【張若虛就不說了,張旭以狂草著稱,被稱為“草聖”,傳說張旭是因為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所以從中悟出了草書的精髓,而包融則是以擅長文詞出名,是當時文壇舉足輕重的人,也在朝廷當著大官。】
【賀知章與這幾人齊名,除了他善於寫詩外,其書法水平也很高,不過這一時期並不是賀知章凸顯的主要是其,畢竟有陳子昂和張若虛在,但這兩人去世後,隨著初唐發展至盛唐,賀知章的“資歷”當然也更是熬出來了。】
【這裡就要說到賀知章的交友廣泛,不僅在官場提攜了很多人,也和當時的很多文人雅士都成了莫逆之交。】
【而這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佳話,自然是賀知章和李白的莫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