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也是不可少啊。】
【之後賀知章告老還鄉,也可說是衣錦還鄉。為此又寫下了千古名篇,以及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暨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還有《回鄉偶書二首(其二)》——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不過第一首更為出名,因為衣錦還鄉後,若是一般的詩人,可能就會寫家鄉的變化,但賀知章卻角度刁鑽,用不變的鄉音和自身變化的外貌作對比,以此來生動描繪出了漂泊在外,再回到故鄉之時,對這歲月和時光的流逝感嘆。】
"笑問客從何處來……"
李世民不禁點頭,這短短四句,當真是值得品鑑。
這賀知章才華都如此出眾,也不知那位被稱為詩仙的李白,還有那位詩聖杜甫,其才華又是何等的出眾?
不過這兩人竟然都是他的後代——李隆基那一時期的,也是讓他有些沒想到。
但是想想,倒也是理所當然,並不奇怪,只能說難怪是盛唐之勢,能湧現出如此多有才之人,就是越聽這唐朝詩人的詩作才華,就越是讓李世民起了愛才之心,怎麼就不是他這裡的?
尤其是那詩仙和詩聖,真想親眼目睹一下是何等出眾風采。
不過現下有了這資料庫,自他這裡開始,唐朝必然能發展得更好,不止是文化發展方面,其他方面同樣能夠如此。
【詩歌從初唐轉向盛唐,賀知章是非常重要的連線紐帶,也是傳承初唐文風和理念的重要樞紐,不過這其中,可不止是賀知章一個人的作用和影響,也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還有另外一個人,也同樣很重要。】
【並且這位詩人,我們之前也有提到過哦。】
第104章 代表人物
從天幕提起“唐詩”開始,唐朝眾人就有些躁動。古詩詞發展的巔峰盛世,甚至“詩”前竟冠上了一個“唐”字!這是何等的榮耀光輝?
而促成這唐詩的名號,必然是唐朝之下的詩人們,沒有人寫,又哪裡來的這麼多佳作詩篇?而且還有那些必背詩詞和文章……能有[必背]兩個字,那更說明是精品中的精品,誰不想上擁有這樣的[必背]標識?
所以唐朝眾人,尤其是文人雅士們,對此尤為關注。
他們可都想知道自己究竟會不會出現於天幕口中,或是會不會出現於這資料庫詩詞模組的相關排名中。
而按照天幕現在所說,已經從初唐來到了盛唐,目前都是在唐詩發展和改革過程中有過助力的詩人,這下一位也不知道又會說起誰,又會不會說起他們的名字?
心臟莫名跳得有些快。
就算比不得那詩仙和詩聖,某些人自認也不差吧?要不然將自己詩作掃描上傳到資料庫中試試?也不知道會不會得到相關評估和功德值?
雖說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這詩作文章一出,自然就少不得比對一番,畢竟不止是唐朝,就目前出現的這些詩詞篇章等,歷朝歷代下,已然有不少人開始對比和爭論了起來,偏好不一樣,對於其他人的說辭自然是有些不服。
而且就很奇怪,其他相關模組內容,按貢獻和影響,目前都有排名出來,但這詩詞文章模組,不僅免費開放,竟是還沒有排名出來,也不知其後會不會再統一排名?
“諸位要不要先暫緩爭辯?畢竟天幕還未說完……而且這往後也不知道又有多少詩人還未介紹。"
“倒也是……不過都是同屬於大唐之下的文人,這差距怎麼就……”
“哈哈,不如兄臺研究研究別的?這資料庫中內容繁多,種類也繁多,再加上如今這上面已然是有所動作,也許我們真正的用武之地,可發揮能力的地方,未來將會是更多了。"
“這也倒是的確如此,兄臺說的是,受教了,哈哈。”
"不過能有如此機會領略這些名傳青史的詩人文采,倒也稱得上是一大幸事啊。“”也不知道接下來,天幕又會講到哪一位?"
【張九齡,還記得這位宰相嗎?
他可是號稱盛唐最後一位名
相,是唐朝著名詩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也可以說是大官裡面,詩做得最棒的。】
【而且張九齡還有個稱號,叫“嶺南第一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