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於這些還未發生的事,王勃雖然心有慼慼焉,但很快就將情緒平復好,而後去看詩詞欄目中,屬於未來的他寫的那些篇章,尤其是那篇《滕王閣序》,看完之後,竟是自己也為自己讚歎了一句,真的不愧是他。
不過如此佳作,現在已是沒必要重複了。
但那又如何,這之後他必然還能寫出同樣的千古名篇來!到時候上傳到資料庫中,同這《滕王閣序》擺在一起!
【王勃的經歷簡單說完,再讓我們有請“初唐四傑”的下一位詩人來,他就是楊炯。】
【少年中舉,但是其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很不受重用,所以在楊炯的詩作裡,很能感受到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只是楊炯熬到了三十多歲,在太子府擔任要職,卻被造反的親戚連累——】
【對,這個造反的親戚就是楊炯的伯父——即楊德干的兒子楊神讓,曾跟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
【我們都知道這起兵討伐很快就失敗了,隨後楊德讓父子被殺,楊炯也受到了牽連。】
【倒是沒死,但是被貶到了四川梓州,擔任司法參軍,後來又出任盈川,即今天浙江衢州的縣令,最後在縣令的位置上鬱鬱而終,這樣的人生經歷,在此期間,讓楊炯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首詩就完全可以看出楊炯鬱郁不得志,一直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烽火照西
京……這個‘照’字用得好啊!"
“投筆從戎,出塞參戰,這短短几句詩,竟是都表達了出來,而且讀下來雄渾剛健,慷慨激昂,值得再細細品味!"
“那《滕王閣序》也很是精彩,不愧是初唐四傑,也不知道接下來這位又會是如何。”【好的,讓我們再有請下一位——同樣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
【說起盧照鄰,也和王勃一樣,曾被譽為神童,而且也是年紀輕輕就到了王府做官。
王府的藏書很多,盧照鄰總覽書記,竟是全部讀完了,於是連王府的王爺都對盧照鄰很是讚歎以及佩服,並且頗為重用盧照鄰,逢人還讚歎說:“此吾之相如也。”】
【相如就是指的漢朝時期的文豪司馬相如,"漢賦四大家”之一,被譽為“賦聖”,“辭宗"寫過著名的《子虛賦》,頗受漢武帝劉徹的賞識,後又作出《上林賦》,遂被漢武帝封為郎,所以這位王爺的意思,就是誇讚盧照鄰為大才子。】
聽到這裡,劉徹點了點頭,司馬相如啊,大才子。初聽《子虛賦》之時,他還以為是古人所作,沒想到其人就在身邊。
【我們看過很多影視劇裡,是不是都通常出現過這樣一句話——“只羨駕鴦不羨仙”,用來表達對愛情的嚮往。】
【這一句話就是出自盧照鄰寫的詩作《長安古意》之中,是盧照鄰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
【其中就有一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駕鴦不羨仙”,被後人無數次引用,便演變成這一句“只羨駕鴦不羨仙”。】
【不過這首詩可不是寫嚮往愛情,而是感嘆世事無常,託古意而寫今情。其中既有描繪當時京都長安現實生活的場面,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也有寫權貴階層驕奢淫逸的生活,以及內部傾軋的情況,深寓諷喻之旨,同時還抒發了懷才不遇的寂寥之感,以及牢騷不平之氣,另外也揭示了世事無常,榮華難久的生活哲理。】
【於是這首《長安古意》就得罪了人。】
【因為其中幾句“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結果被誣陷,得罪了當時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有了牢獄之災。】
【後來盧照
鄰出獄之後,也不知道什麼原因,開始出現手足殘廢的症狀,最後因為實在無法忍受疼痛,於是跳河自盡了,一代才子就此隕落,和王勃因為寫詩丟了仕途一樣,最後也都是“溶於水”。】
歷朝歷代下許多人:"……"
這……寫詩需謹慎,看來很可能會死人啊?雖然留下了名篇佳作,可這遭遇的事情……真是讓人糾結,這寫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