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199節(2 / 3)

破。】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立馬定乾坤。】

【哪怕辛棄疾對當時南宋朝廷的屈辱求和有過頗多譴責,但觀他大多的詞作內容,卻也不難看出他的愛國情懷,只可惜當真是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也命運多舛,但錯不在辛棄疾,而是當時的朝廷太懦弱無能,實在無能為力是矣。】

"現在不是了。"

少年辛棄疾堅定看著天幕:"因為有嶽將軍在。"因為也有天幕在。所以現在不是了。而他也會一直在。

【宋詞發展我們就講到這裡,其實還有很多優秀的詞人,他們的詞作也可堪一絕,不過這裡就再不多說了。】

【之後古詩詞的發展,到元明清時期,先前我們也已經說過,由元雜曲和明小說頂替了去,所以古詩詞由此衰落了下去,這和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境況等脫不開關係。】

【但無論是哪種文化興起和衰落下去,這些都是獨屬於我們的燦爛文明,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而包括古詩詞,元雜曲,明小說等在內的諸多優秀傳統文化,它植根於我們的,不僅是流傳下來的千古名作,更是作用在了我們的精神文化之中,從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那不滅的精神文化傳承!】

【清末,我們遭受了那麼多沉重的打擊,為什麼還能站起來?為什麼還能不斷的反抗和頑強鬥爭?】

【近現代,我們落後於西方那麼多,為什麼能奮起直追,為什麼能團結一致,共同對外?】

【為什麼?】

【還有,大家知道嗎,其實到現在,我們距離清朝滅亡,才過去112年。】

第114章 國恥

等等……距離清朝滅亡才多少年?

112 年?!

他們現在當然已經認知到,這後世與他們這裡,恐怕是截然不同的了,但他們卻也沒想到,這不同竟是才過去112年?!

才一百多年啊,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變化?

歷朝歷代下,太多人都不禁面露怔然,是意想不到,也是難以置信。為什麼竟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什麼?一聲聲的為什麼,響徹在幾乎每個人的心間。

【清朝的滅亡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是我們還在受壓迫的開始。】

【中國地大物博,吸引了太多覬覦的目光,閉關鎖國擋不住那些貪婪伸過來的黑手,只會更愚昧國民,從而使得我們在驟然遭受外來的衝擊時,最開始只能被動的反抗和承受。】

【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簽訂,被不斷侵略和佔領,許多國寶文物流失國外,陳列在他國的博物館裡,至今依舊無法回到祖國的懷抱,甚至因為體積太大無法完整帶走,從而被分割成一塊一塊的樣子……】

【據統計,我們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已經超過了1000萬件。】

【在全球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來自我國的文物就達160多萬件,其中位於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更是收藏我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館藏中國文物足有2.3萬件。】

【從新石器時代,商周青銅器,到宋代鈞窯瓷器,元代青花,明代掐絲琺琅……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文物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而那些英國人,他們在博物館的入口處寫著——】

【”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廣泛,最持久的文明,他們的語言,在近四千年的時間裡,以同樣的形式說和寫,把他們遼闊的國家聯絡在一起,表達了一種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統一文化……”】

【然而這其中的大多數文物,都是當年被迫遠離國土,漂泊去海外的……多麼諷刺,我國璀璨閃耀的文明和文化,卻要在他國的博物館裡被展現出來,那上面寫的話,讓人看了不是自豪,而是複雜難言,是說不出來的苦悶之感!】

一邊說著,天幕之上一邊展現了國外那些屬於我們的文物……

明宣德景泰藍龍紋大罐。

目前傳世的只有兩件,一件在大英博物館,另一件在瑞士藏家手中,並長期借給蘇黎世雷特伯格博物館展出。

三菩薩壁畫。被一個英國人用十萬大洋買下,並被切割成了12塊帶走。

《女史箴圖》。

東晉畫家顧愷之作品,原作已無存,目前傳世的都是各朝的臨摹版本。

而其中大英博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