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27節(2 / 2)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李隆基才終於相信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背叛了他,於是召集楊國忠等人來商討對策。】

【結果這時候楊國忠還說:“今反者獨祿山耳,將士皆不欲也。不過旬日,必傳首詣行在。”】

【完全搞不清形式,還覺得造反的只有安祿山一個人,不過十天,就能把安祿山的頭顱傳送到長安來。】

【然後李隆基還相信了……】

【大臣們都面面相覷大驚失色,但這兩個人,倒是一個敢說,一個敢信,也是絕配。】

漢朝未央宮。

劉徹嘖嘖兩聲,天幕實在促狹,但那安祿山早已擁兵自重,這宰相楊國忠也確實是“敢說”啊。

最要命的是,那唐玄宗李隆基竟然也敢相信。

莫不是真被長時間門怠政,以及享樂奢靡給掏空了腦子?否則這前後之差距怎的如此之大?!

秦王宮。

嬴政搖了搖頭,直接說道:“不可怠政矣。”

荒廢朝政如此之久,恐怕早不知對外情況究竟如何。

於是只能偏聽偏信,無多少判斷之力以及決策之能,所以也難怪,最終直接導致情況愈演愈烈的八年戰亂之局。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無言以對。

著實是無言以對。

深呼吸數次,才將心底不斷翻騰湧起的鬱氣和怒氣壓制下去。

帝王昏聵,則奸臣當道!!!

李隆基,怎會到如此地步!

【為應對叛軍叛亂,李隆基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防守洛陽。】

【接著任命其第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

【然而當時唐朝精銳邊軍大多還沒有趕回,於是封常清,高仙芝等臨時在洛陽,以及長安募兵,可是最終所召集的大多是市井子弟,嚴重缺乏戰鬥經驗,甚至都還沒有系統的經過作戰訓練。】

【這其中還要再加上楊國忠的無能操作,所以結果可想而知——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和抵擋了安祿山大軍的進犯,可最終還是讓安祿山於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攻入了東京洛陽。】

【十二月,東京洛陽最終失守,而在此地的東京留守李憕,以及御史中丞盧奕因不肯投降歸順,被俘後為安祿山所殺。】

【之後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潼關,主要採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

【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這無疑是最正確的決定,然而……】

然而?!

李隆基呼吸急促,難道是他又做了什麼嗎?!

不……

李隆基著實不敢再聽下去。

可天幕的聲音仍在繼續——

【然而東京洛陽失守後,當時的監軍宦官邊令誠向李隆基進獻讒言——沒錯,李隆基用宦官來監軍。】

【而這位監軍宦官邊令誠多次因事求高仙芝,高仙芝都沒有答應,所以對高仙芝很有意見,於是向李隆基奏報高仙芝因怯陣而避敵,不敢進兵,並且還損失了大量物資的情況,以此來激怒唐玄宗。】

【同時又對封常清和高仙芝兩人進行誣告和陷害,說封常清認為叛軍過於強大,此言無疑動搖影響了軍心,而高仙芝放棄了陝郡幾百裡地,甚至還偷偷剋扣士兵的糧食和賞賜。】

【於是唐玄宗大怒,命邊令誠在軍中將兩人斬首——】

李隆基眼前驟然一黑。

斬首兩員大將,那這潼關又要誰來守?!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真的抑制不住怒火了——

宦官監軍!進獻讒言!

洛陽失守,退守潼關,竟還要就此斬首堅守潼關的兩人?!

是覺得還有將領能頂替是吧?!

【這汙衊這命令著實來得可笑又可悲。】

【注意,是要在軍中將兩人斬首。】

【而監軍宦官邊令誠給出的誣告理由是什麼?一個動搖軍心,一個剋扣士兵糧食與賞賜。】

【請問當時軍中將士都在的情況下,就行如此汙衊誣告之事,甚至還要當眾斬殺兩人,難道這不可笑不可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