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時的他,究竟是怎麼想的啊……
【秦始皇真的不重視扶蘇嗎?】
【蒙恬可是秦皇身邊最信任的將領近臣之一啊。】
【當時秦朝還採用軍功授爵制度,將扶蘇放置到蒙恬身邊,與蒙恬共事,秦皇作為,就真的只是為了懲罰扶蘇?】
【就連趙高謀事時都說:“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
【作為內臣,趙高無疑看透了秦始皇的政治佈局——他把扶蘇放置於邊疆,讓沒有班底的扶蘇去接觸蒙恬,若單單只是為了懲罰扶蘇,又為何讓扶蘇去親近掌握三十多萬將士的大將軍蒙恬?】
【讓扶蘇去往上郡,於北疆之地歷練,體驗帝國處境之危險,以免扶蘇涉世不深,繼位之後也不至於矯枉過正。】
【這未嘗不是秦皇的一番苦心吶。】
【可扶蘇看不穿,也看不透……甚至陳勝吳廣起義,打的都是扶蘇屢次規勸秦始皇,卻被秦始皇憤而斥責,然後放逐扶蘇去領兵駐守外地,處置無情不通達的旗號,還說“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冒充公子扶蘇和項燕,向天下人發出起義的號召。】
【秦皇之意用心良苦,可這一切都太過隱晦了。】
【然而扶蘇之名,來源於《山有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出自《詩經》,有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為自己的皇長子命名,又何嘗不是對這位長子有著殷殷期許,以及無限期望呢。】
【可扶蘇,最終卻只是持劍自刎。】
【所以,對於扶蘇是否有能力和魄力,來扶持和延續起這積重的大秦帝國……單看扶蘇自殺一事,真的很難說啊。】
扶蘇已經跪了下去,額頭深深伏地。
他無言以對,更是羞愧以對……甚至覺得,天幕最後,其實已經很給他面子了。
“父皇……”
聲音一出,已然哽咽。
扶蘇抬起頭,眼眶泛紅,卻深吸口氣,像是下定了什麼決心一般——
“父皇,兒臣懇請,和李斯一同承辦造紙刊印一事等。”
這話一出,朝堂眾大臣都不約而同看了過去,眼底有所驚異和訝然。
李斯更是抬頭看向扶蘇,眼底神色複雜。
而位於其上的帝王深深看過去,注視著扶蘇跪地挺直的肩膀和脊樑,半晌才開口道——
“準。”
扶蘇又一叩首,語氣堅定:“謝父皇恩准,兒臣定不負父皇所託。”
【上一期專題是《如果秦始皇擁有四大發明會如何》,可大秦帝國,缺的又何止是四大發明,亟待解決的問題又何止一兩個,就算不是扶蘇,是始皇繼續守業,扶持和延續這大秦帝國,種種積重問題,又如何能順利解決?】
嬴政目光一凝,呼吸漸重。
他如何不知秦朝其內的諸多問題,又想起天幕先前所言種種——
六國雖滅,可六國貴族和餘孽不盡,秦法嚴苛,百姓之心難以收攏,儲備人才不足,基層秦吏不夠,政令傳達難以監管,大一統後,軍功授爵開始內卷,為鞏固統一,強硬收攏壓制民心,濫用民力等……
秦朝內部之混亂,竟如此嚴重!
可這僵局混亂,又該如何解啊……
若要破局,難道要滅盡六國之貴族餘孽,更改……更改秦法?
還有儲備人才,基層秦吏,政令監管,軍功授爵,以及……民心民力……
嬴政閉了閉眼,只覺眼前道路艱難險阻,而他握著那狂奔不止的馬匹韁繩,卻又找不到最根本的一條——
【百姓不是百姓,寒門不是寒門……帝王位於其上,縱觀宇內,卻為何總是忽略那滿目皆是的勞苦庶民們呢?】
【王朝更迭,時代變化,帝王將相換了不知凡幾,可你觀天下地上,亙古不變就是那世世代代的百姓們啊。】
【守業,守的是民心。】
【而帝王統領天下,統的是百姓們的天下啊!】
第10章 百姓之威
天幕的聲音響徹在每個人耳邊,上至帝王,下至貧苦庶民。
有人嗤笑不屑,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毫不在意,只做著自己的事情,有人仰望天幕,怔怔的不知作何感想……
眾生百態,盡在天幕之下,而天幕之下,盡是平民百姓。
“百姓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