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繼續伏案瘋狂處理竹簡。
【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如漢朝時,東方朔向漢武帝劉徹求官,所帶五萬多字用於自薦的竹簡,累計起來足有三千多枚,那是什麼概念,大概要兩個人才能將之抬起,而我們漢武帝要用兩個月才能讀完。】
嬴政還沒從天幕中象徵他的“小人”中回過神來,就突然聽到“漢朝”,以及“漢武帝劉徹”這七個字,眉頭猝然就皺了起來,儘管在此之前已經有所預感,可真的確定秦朝並未萬代延續之後,仍是心情有些複雜。
漢朝,漢武帝劉徹……是秦之後嗎?
漢武帝劉徹又是怎樣的帝王……
在嬴政思索的同時,天幕依舊放出了一個動畫——
旁邊註明“漢武帝劉徹”五個字的小人,看著擺在面前足有三千枚的竹簡,表情也很嚴肅。
然後一個個拿來看,結果總是看不完,最後把竹簡一扔,同樣噫籲短嘆:“哎,我好累啊。”
“我不想看了!”
哭哭,小人流下兩行寬麵條。
“朕!朕哪有……”
劉徹目瞪口呆,連聽到自己的諡號都沒來得及過多思索,氣憤到想要甩袖,天幕簡直無恥!
第4章 唯才是舉
漢朝未央宮。
劉徹負手而立內心暴躁,表面卻陰著臉面沉如水,其餘大臣坐不自在,或低頭輕咳,就是不敢多看幾眼天幕。
那天幕上面的小人也不知道怎麼製作出來的,好看是好看,可愛是可愛,就是這表現出來的……
咳咳,不敢多看啊。
不過這會兒得有人開口,於是反應過來後,立即有大臣拱手道:“陛下,這天幕定有誇張的成分,想那始皇都如此展現……大概如民間伶人一樣,表演多有誇張的成分。”
劉徹正經點頭:“卿說的是。”
【……當承載文字文化的載體變得簡單易做,更輕便好攜帶的時候,又能帶來什麼改變呢?】
【別忘了我們的專題——《如果秦始皇擁有四大發明會如何》,所以當秦始皇擁有造紙術後,他都能做些什麼?】
【首先,是政令通達,訊息傳遞會更為方便。】
劉徹頓時收了心思,心想天幕還是能聽聽的。
【先前說了,是蔡倫發明了‘真正’的紙張,他所發明改進的造紙術是四大發明之一。】
【而在蔡侯紙出現之後,造紙原料更加普遍,也更容易找到,同時也很便宜,且紙張的數量以及質量也提高上去了,製作生產效率更高,能更大限度生產出數量可觀的紙張出來,從而可以更廣泛的普及到民間去。】
【當紙張可傳遞使用的範圍更廣,所攜帶的文字更多,對於諸多政令的頒佈和施行,必然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如古代最常用的張貼告示。】
【當政令和訊息需要快速傳達時,攜帶紙張可快速去往更多的地方,而一張紙所承載的文字數量,遠遠比得過竹簡所承載的文字數量,自古以來,古代帝王與百姓的溝通途徑之一,就是張貼告示,以此傳達其政令與訊息等。】
【而除了傳達帝王政令與訊息外,官衙抓壞人也可以貼告示,百姓找東西也可以貼告示……】
【到我們現代,最常見的告示,你們應該都不陌生,那就是牆上,甚至是電線杆上隨處可見的各種小廣告……】
隨著天幕講解,其上也隨之放出了各種展示畫面——
侍衛拿著告示貼在牆上,給周遭百姓傳達帝王政令,衙門的官差拿著犯人資訊在街上詢問抓捕,百姓拿著告示沿街找人或者找東西,又或者是買賣或租賃某樣事物的訊息等。
“是極!還可以這樣做。”
嬴政盯著天幕,忍不住讚歎了一句。
秦朝才統一六國沒多久,需要頒佈傳達的新法和政令等實屬不少,但以如今秦朝所覆蓋統領的疆域來看,諸多新法與政令的實施,所耗費時間和成本都必然不小,可如果發明了紙張,便可大大縮減這些時間和成本!
天幕所言極善,果然正解了朕之燃眉所需啊。
【紙張的出現,還促進了文化和經濟的交流與傳播。】
【如先前所提到的字型的發展與演變,在紙張出現之後,更是促進了書法藝術的發展,延至今日,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字帖真跡,可觀古人文字之風骨與精神,還可將書法與畫作相結合,以及推動了詩詞文化的盛行等,讓詩詞書畫等精神瑰寶,可更輕便呈現與紙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