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心喪失了就不可再得到了。都知道小叔子小姑子的心不可喪失,要像親兄妹一樣和睦相處,即使是相處不好也沒有辦法。自己並非聖人,哪能沒有過錯!從前顏子貴在有錯就改,所以孔子誇他為人能始終如一,更何況女人呢。】
【即使具備了賢惠的品行,敏銳的天賦,就能說不會犯錯了嗎!
所以說家人和氣才可以遮掩家醜,外姓、內姓相離則會家醜外揚。這是一定會出現的狀況啊。】
【《易經》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丈夫的兄嫂弟妹,雖和自己沒有血緣之親,但卻有深厚的親緣和情義,應該尊重他們。】
一路聽到這裡,已經有人意識到,其實天幕對於《女誡》,並非是全盤否定——
女子應有的道德素養,或者是說為人應有的道德素養,這些都沒有在批判,而是重點放在女子所為,以及所思所想上。
而尤其是對於夫妻之間,女子究竟要如何做才是?
於歷朝歷代下,也並非是所有女子都將《女誡》奉為圭臬,但同時她們也不明白,為什麼這《女誡》傳到後面,包括那“女四書”一類,怎麼好像地位越來越高了一樣?
不說天幕,單就《女誡》中的幾點,她們就嗤之以鼻,想要反駁一二點。
尤其是聽天幕之前說起的“被蚊子吸血而死”女子故事,更是讓她們瞠目結舌,左思右想,都不明白為何會是如此結果?!怎麼睡在陌生人的床上,比自己的性命都要重要?
可再一想到之前天幕說過的“裹小腳”……
到南宋,到元明清尤甚,管中窺豹,好像對於那時候女性的思想行為,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只是同為女子,她們真忍不住想要搖頭嘆息。
只希望天幕繼續說下去,能叫醒這些女子們!
真的醒醒吧!醒醒吧! 而後繼續聽著天幕說那《女誡》第七章的內容——
【謙虛柔順的好女子,一定能和婆家的親人和睦相處。倘若你是個賢淑謙遜之人,就能依靠道義而和好,推從恩義而互施援手,有些許美德就能彰顯出來,而一點不好的地方就可以遮掩掉。】
【公婆都稱讚你,丈夫更會嘉獎贊美你,這樣就會好名聲傳於鄰里之間了,父母也會感到光彩。
如果你是個愚蠢的人,當著兄嫂自恃清高,對著小姑子持寵示驕,這樣做,哪還有和睦!】
【恩義都沒有了,哪還有什麼美譽可傳!
所以說沒有了美德,缺點就會顯現。】
【婆婆憤怒則丈夫就會憋屈,使自己名譽受損,羞恥、侮辱都歸於一身。繼續這樣,就會給父母增添羞恥,離開就會增添丈夫的負擔。這是榮辱的根本,並且是好壞劃分的基本點,不能掉以輕心。】
【然而要得到小叔子小姑子的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謙順。“謙”是婦德的根本,“順”是婦女的行為準則。這兩條做好了,就足以家庭和睦。《詩經》說:“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就是這個道理。】
這些話聽著都沒多少問題。
可是先前經過天幕“犀利扎心”之語,顯得為人妻竟地位如此低下,現在在公婆和叔妹面前又是如此,怎麼都有種抬不起頭,甚至還要跪下來,躬下身的卑微卑弱感覺……
她們又不是真的奴僕貨物,如何沒有感覺和想法?
就算打心底裡認為要恭敬孝順,可某一時刻,難道就真的沒有其他想法過??
恐怕誰都不敢如此說。
但她們不敢表現出來,不敢明目張膽的去說什麼,畢竟這是不對的,為人妻如此,是要被人拿捏住話柄去說事的!
可《女誡》,甚至是那“女四書”,在天幕,在後世之人眼中是不值得提倡的,這才是不對也不正確的……
心中本就有一絲縫隙想法在,這一聽下來,豈不是又被撬動了幾分?
【為什麼《女誡》聽下來,維持家庭和睦,好像最主要是靠女子?】
【班昭在“訓女”的時候,難道就沒想想丈夫,公婆和叔妹要怎麼做?就一味要求女性要如何如何??】
【可真是會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所以即使和女性無關,是丈夫做的不好,是公婆有失公允,是叔妹刻意針對,身為妻子,媳婦,嫂嫂等,也要打碎牙齒混血吞,逆來順受,曲意順從?那這究竟是娶了個正妻過去?還是買了個姬妾過去?怕是連姬妾都不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