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已嫁作人婦,就該恪守婦道才是,如何能改嫁?!”
“其實女子改嫁也無不可,但是讓女子不事二夫又有何問題?不過都是個人選擇罷了,這如何能完全糾正對對錯錯?”
“要我說,天幕不過是在危言聳聽,妖言惑眾……”
“兄臺說得有理——”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對於古代而言,或者說對於一個國家王朝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應當是什麼?】
於歷朝歷代下激烈的討論倏然一滯,都不由得面面相覷。
“這……最重要的應當是什麼?”
“對一個王朝國家而言……那不就是要看組成這個王朝國家的,其中最根本的究竟是什麼嗎?”
“啊……那不就是——”
【國之根本是為民。】
【民為國本,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無民,則無國。】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從古至今,自古以來,一個國家最不可或缺的存在,就是民眾百姓!】
是了是了,最重要的豈不就是民眾百姓。
一個國家,怎麼可能沒有百姓存在。
那既然天幕說到這裡,其意思難道是——
【百姓就是人口數量,那人口數量從何而來?總不可能是憑空產生吧?】
這是自然,當然不可能憑空產生。
而一想到人口數量從何而來,歷朝歷代下,眾人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生育。
那想到生育,不用多說,又定然是和女性有關……
這麼一順下來,最簡單明瞭,也最稀鬆平常的答案,倒是讓不少人為之一怔——大概最顯而易見的事情,就最容易讓人忽略,如生育要靠女性,而人口和生育相關,國之根本又和百姓人口數量相關……
再一路想到這裡,瞬間就有人意識到了什麼,臉色都變了又變。
尤其是那些歷朝歷代的國君們。
他們想到了更多,若是女子必須守節守寡的話——
【在現如今的和平年代下,人口情況仍然是個十分嚴峻的問題,更何況像古時候經常發生戰亂的時代。】
【而且古代還是農業社會,更需要人口的補足。】
【農耕要靠人,打仗需要人,各種工程建設也需要人,做什麼都需要人……那人從哪裡來?不是生出來的嗎?】
【可以想一下,女子不能改嫁,要守寡,要守節,不說發生戰亂,就是較和平的時候,難道就不需要新生人口來填補生產力問題?而當生產力上來的時候,生活安穩和平的時候,死亡率下降,那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必然會逐漸走高。】
【老人不事生產,那更多的需求要讓誰來滿足?】
【——想也知道,這勢必會需要更多的新增人口來填補解決。】
【可女子要守寡,要守節,丈夫死了,也不能改嫁,這又會導致什麼?】
漢朝未央宮。
劉徹的臉色也是變了又變。
他已經明白天幕之意。
就像現在大漢要對抗匈奴,每每開戰,將士都會出現死亡,若是所有女子都要守寡守節,那造成的後果……簡直無法想象!若是這樣一直持續下去,那勢必會造成人口逐漸走低的現狀!
【國家的建立發展需要百姓,國家的強盛和富足也需要百姓。】
【尤其是古代經常發生戰爭戰亂的情況下,死亡必然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並且死的還幾乎都是青壯年,哪怕戰爭戰亂結束,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恢復和調整,這其中,又如何才能讓經過戰亂之苦的神州重新煥發生機?】
【是頗有成效的決策?還是針砭時弊的制度和詔令?亦或是其他什麼?】
於歷朝歷代之下,眾多男子聽此問,立即討論了起來。
讓經過戰亂之苦的國家重新煥發生機,究竟需要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的認為是決策,有的認為是上行下效的詔令,有的認為要多從安民的角度考量等等……
但無論如何,都不能統一。
而後聽天幕開口道——
【其實不管是什麼,最終都要作用於民,因為先前已經說了,國之根本就是民,是百姓。】
【無論是勞作還是生產,亦或者是遵循制度的實施,都逃不開一個“民”字,那些從戰場上下來的將士,哪個不想娶妻生子,又哪個不想有安定的生活?】
【經過戰亂的百姓,又如何不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