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又令劉洎,岑文字與馬周遞日往東宮,與太子李承乾談論。】
【然而這些諫臣們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適合李承乾?】
【一味的進諫,又是否能夠將李承乾已經出現偏差的行為糾正過來?】
【因為通觀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的勸諫,就能發現其共同點——】
【這三人幾乎是比著上疏,而且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最後卻根本得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李世民不禁詫異的張大了嘴。
這……這不對嗎?
這難道是有問題的?!
【舉一些例子,比如李承乾不過蓋個房子,于志寧便上疏批評他過於奢華。
李承乾和宦官玩樂,于志寧又上疏批評他,甚至將他比作秦二世。】
【相比之下,孔穎達更是激烈,他只要覺得李承乾一有不對的地方就立馬犯顏直諫,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勸說過孔穎達,認為太子年齡既長,不宜總是當著面痛加批評指責,而孔穎達卻表示我這樣做“死無所恨”。】
【結果就是——“諫諍逾切,承乾不能納”。】
【至於張玄素,那更是無時無刻不諫,言語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聽他的,至於結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再比如李承乾寵幸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樂人,並稱他為稱心,李世民聞之大怒,竟是直接將稱心殺死,遂導致李承乾非常傷心,在宮中為自己死去的男寵立室,讓宮人日夜祭奠。】
【而且李承乾還在宮中為稱心樹冢立碑,並贈予官職,除此之外甚至經常為稱心哭泣流淚。】
【也因為此,李承乾與李世民之間的隔閡也是越來越深了。】
聽到這裡,李世民眉頭蹙得更緊。
他倒是聽出了一點問題,但……不都是如此嗎?
那不然還能怎麼辦?難道要放任承乾就那樣荒唐下去……?
【李承乾固然有錯誤之處,但這樣相當於一味逼迫,並且幾乎是沒有任何溝通的教育方式,也著實是令人窒息。】
【所謂越打壓,手段越強硬,就越會有很大的可能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也越會引起孩子的觸底反彈。】
【李承乾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雖然李世民也是對李承乾愛之深,責之切,從來就沒動過更換太子的念頭,但架不住李承乾由此多思啊。】
【看看有多少人批評他,否定他,好像他哪裡都做得不對一樣,哪裡都做得不好一樣,處處受限,處處得不到承認和誇讚,再加上自身有了足疾,更是由此打擊了自信心。】
【從一個備受矚目的太子,再變成現在這樣,這怎麼能不叫他變得敏感又自卑?】
【再加上這種情況下,李世民還因為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使得其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一樣,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
【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李承乾能不多想?】
李世民不由得張了張嘴,卻突然就說不出來話了。
聽著這些話,他心中竟也難免心酸起來。
設身處地想一想,若他是當時承乾的處境,又會是何種心情與想法?
身處其中或許是察覺不到,也勘破不了真相如何,如今被天幕這樣道明,才竟是頗為無言以對。
【當然即便如此,李世民也不想廢太子,甚至煞費苦心的將魏徵任命為太子太師。】
【此舉的目的就是意在告訴眾人,他是絕對不會廢掉李承乾這個太子的,但其實重點不是給李承乾增加多少助力,而是如何教導和掰正李承乾才是,可惜李世民還是不懂,並再次用錯了方法。】
【結果就導致李承乾逼宮謀反,李泰還有了謀嫡之心。】
【而到最後,李世民深知“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於是只能果斷立了年幼卻性格溫和的李治為太子,其目的就是要能夠同時保住李承乾,李泰,以及李治這三個最心愛的兒子。】
【真是倒也可憐了李世民的一片拳拳愛子之心了。】
【但不得不說,最終導致這種不可挽回的結局,這其中李世民的錯誤教育行為等,也著實是重要促使因素。】
【要是李世民能看看現代相關的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