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長安一年,即公元702年,武則天還“初設武舉”,更是擴大了選官範圍。】
“首創殿試,初設武舉?”
嬴政瞬間興趣更濃,這是所謂科舉制度的發展以及完善嗎?
還有那“制舉,策問”等,經由皇帝來親自考試,倒也是一種得用方法。
【武則天可謂選官範圍廣泛,雖然其中也不免有濫竽充數者,但也確實選拔了不少賢才。】
【如《新唐書》中所說——“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
【而這些賢才在當時不僅是加強武則天統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還是後來輔佐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之治”的名臣賢相,如姚崇,宋璟等,並且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像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的賢臣均在其列。】
【就如朝臣陸贄也曾有言道——】
【“(太后)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驟升,是以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助。”】
“君子滿朝……”
聽到這裡,李世民也不得不嘆息一聲。
畢竟連大唐後來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竟是都有賴於武則天時期選拔的賢相人才……
這可真是叫他越來越心緒複雜。
【此外,武則天在同李治共同執政時,還下詔修訂《氏族志》,更名為《姓氏錄》。】
【這更加明確規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進一步打擊了舊門閥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
【因而中唐以後出現“冠冕皂隸,混為一談”的情況,特別是自安史之亂以來,有不少平民出身計程車卒因軍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為士族,於是從前士庶之間嚴格界限便逐漸消失。】
【凡是姓鄭的都自稱滎陽鄭氏,姓李的都自稱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由此更是無從辨別其為舊士族還是新士族。】
秦王宮。
嬴政聽到那《氏族志》,《姓氏錄》等,直接又是拿起了筆——
看桌案之上,他親自記錄的內容,已然更多起來。
筆尖點了又點,這個那個,這些還有這些等等……可真是為他不斷開啟了新的思路。
嗯,不錯,當真是不錯。
嬴政不禁滿意點頭。
快,天幕再繼續多說下去。
第81章功績影響 豬豬:諸胡聚錢,流下羨慕的……
【之前說武則天臨朝稱制期間,形成酷吏政治。】
【但其所作所為等,也並非沒有達到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的影響及作用。】
【如武則天承襲貞觀年間整頓吏治,嚴懲貪汙的政策—一“嘗與宰相議及刺史、縣令”,並派遣“使者以六條察州縣”,考核州縣官吏是否清正稱職,對於貪贓枉法的官吏,更是不論官位高低,一律嚴懲不貸。】
【反之則對於賢才則破格拔擢。】
【另外武則天對於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
對於有才能有學識的人士也非常的賞識,並且不拘一格,能對這些人——加以重用。】
【而由於武則天能夠注意整頓吏治,賞罰嚴明,賞其當賞,罰所當罰,明察善斷,有知人之明,因而更能從廣泛蒐羅人才中拔擢賢才以為己用,就正如《資治通鑑》所評說——】
【“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
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這些話倒是不偏不倚,足以看出武則天在這上面的功績和作為。】
唐朝李世民時期。
聽那“武則天承襲貞觀年間整頓吏治,嚴懲貪汙的政策”等等……李世民又是不知如何去說。
排除其他種種因素,難道這武氏當真是不行?
可如此聽著天幕之言,又如何讓他確切說出否定的言論。
但也就是因為如此,才讓李世民心中愈發複雜難言。
這心中焦灼之意也更甚,而究竟為何會焦灼……
李世民不禁一聲嘆息出來。
而後他轉頭看向長孫皇后,又看向對方懷裡的李治,之後再看向李承乾和李泰,真是越看心思越煩亂和糾結。
又不禁暗自埋怨道,天幕啊天幕,你可真是給朕找了不少憂思煩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