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
【不過話說回來,汪皇后反對廢立太子朱見深,打的是“不應當”的旗號,但當然也有她自己的考量在內——】
【比如汪皇后沒有生下兒子,如果朱見濟被立為太子,那她的處境就尷尬和危險了。】
朱祁鈺:“……”
這……不知道該怎麼說。
尤其是在知道朱見深為他恢復了名聲之後,朱祁鈺現在對這位侄子的觀感不可能壞到哪裡去。
再加上他的兒子,在冊封為太子一年後就夭折……
這讓朱祁鈺心底不得不產生了幾分糾結和猶豫。
【所以是非功過,哪有那麼明顯的界限之分,但究竟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誰人心中都能掂量清楚。】
【一個土木堡之變,給之後的大明埋下了多少隱患?】
【就那亂戰中死去的數十位大臣,使得朱棣時期留下的肱骨能臣班底所剩無多,而後朱祁鎮復辟,又斬殺于謙,王文等,廢罷貶黜那麼多大臣,再一次使得朝廷局勢發生變化,明朝之後,文強武弱,竟是和宋朝差不多了。】
“什麼?文強武弱?!和宋朝……”
朱棣瞬間臉色一變,他知道土木堡之變會留下隱患,可是這留下的隱患……實屬是讓他太難以接受了!
那宋朝重文輕武是什麼下場?明朝土木堡之變後的文強武弱又會是如何?!
【朱元璋時期就確立了文臣統軍制度,只不過未成氣候。】
朱棣:“……”
竟是從文臣統軍制度起??
【結果好嘛,一場土木堡之變後,“得益於”朱祁鎮的“功勞”,開始了文強武弱的道路。】
【甚至到最後還演變成了崇文黜武。】
【再加上明朝中後期出現的幾個“奇葩”皇帝,把這種風氣發展到了成熟鼎盛。】
朱元璋:“……”
他驟然吸了口氣,又是他?
不不……明明是土木堡之變的影響更大!
【若是說宋朝的“重文輕武”之路,是比較平緩的一條線,偶有上下起伏,也不太大的話,那明朝的文臣統軍制度,以及土木堡之變後的文強武弱,還有崇文黜武等,就是一路高歌前進,不過到了明末,啪一下又下去了。】
【畢竟這種“高歌前進”,所謂爬得越高,摔得越慘,於是明末武官又有所起來,但是總體而言,反正也已經晚了。】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名的武將。】
【這裡不欲講太多,有個想法,等之後某個專題的時候,不如請各朝代都出來“比量比量”再說。】
歷朝歷代諸人:“???”
什麼比量?比量什麼?
【比如各朝代奇葩皇帝,敗家子皇帝,末代皇帝等?】
【導致帝國衰落的皇帝奸臣?】
歷朝歷代諸人:這種不用比!!
【或者拯救帝國傾頹的帝王能臣?】
【還有究竟哪個朝代的能臣武將最強?】
漢朝未央宮。
劉徹直想抓著衛青和霍去病兩人舉手:這種可以有!
他驕傲挺胸,完全沒在怕的。
秦王宮。
嬴政也是來了精神,這豈不就是所謂的人才盤點?
肯定有朕現用之人,但或許也會提起他還未曾挖掘到的人才??
這個好!這個有用!朕很需要!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就更不用說了,嘴角挑起一抹笑,根本沒有任何顧慮。
到時候就來吧。
【再說回來,別忘了這些事情的引出,是由於明朝的宦官專權——】
【朱元璋廢立宰相之職,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還建立了內閣,只是內閣從一開始只是非法定的諮詢機構,但在後來,逐漸發展演變成了明朝的行政中樞,內閣之臣被稱為“閣老”,權利逐漸增大,地位日益尊崇。】
【這項制度也是有利有弊,也是明朝文強武弱的展現和影響之一。】
【還有朱見深繼位後,又設立了西廠,不過西廠權利甚至大過之前的東廠,還比錦衣衛權力大,所以可想而知,又是個專權的,於是沒過幾年就惹眾怒,又被朱見深給廢掉了。】
【這算是朱見深的一大槽點,不然他可以爭取明朝前五的好皇帝。】
【畢竟朱見深除了為帝時期的種種功績外,不僅恢復了朱祁鈺的名聲,認可了其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