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繼續開口說道——
【劉邦有多在乎呂雉這一雙兒女,有史記載之中,從未看得出來。】
【並且還有記載稱,在楚漢之爭時,劉邦對上項羽,遭遇失敗,於是逃跑過程中,竟是為了加快馬車的逃命速度,多次將自己的兒女踹下馬車,這兒女指的就是呂雉所生的一子一女,即劉盈和魯元公主。】
【若非車伕多次相救,還讓這一雙兒女抱緊他的脖子,誰知道最後這一雙兒女的結局又會是如何?】
【這事不能辯證真假,但劉邦的父親曾經也被項羽俘虜而去,項羽以此作為要挾,要將劉邦的父親烹煮了吃,結果劉邦來了一句——“分我杯羹”,竟是對項羽說道,烹煮父親劉太公後分一杯羹給他吃。】
【關於這其中之意,以及多次踹兒女下車之事,我們無法從中確定劉邦的真實之意,而只能分析一二,並且對於劉邦的所作所為,究竟意欲何為多有辯證和相反意見。】
【但無論劉邦是真無情,還是權宜之計,亦或者是有自己的考量在——覺得將兒女踹下車才能保全他們,而車伕不懂自己之意,又或者是覺得自己那樣說,才讓項羽無計可施等等。】
【總之劉邦這個人,暫不說對父親如何,對劉盈和魯元公主這一雙兒女,實在是稱不得上心。】
【但劉盈可是從未對他父親說過什麼,倒是一直對拳拳愛護自己的母親多加責備,甚至苛責頗多。】
【更甚至,還是為了戚夫人和劉如意這兩個讓呂雉受氣頗多的存在,真可謂是“大孝子”啊,太孝了。】
後面的“大孝子”,和“太孝了”的評價,劉盈可不會蠢到,真以為天幕是在誇讚他。
而聽到這裡,劉盈的臉色已然有些難看起來。
再看呂雉,更是上前一步,猶如逼近劉盈一般,再次問道:“我兒,天幕這樣說,可有要反駁的地方?”
“若是如此,母后便在這裡聽著!”
這一字一語,一言一句,在讓劉盈臉色難看的同時,何嘗不是在持續刺痛著呂雉的心!
為何連後世之人都懂她,可她的兒子卻是不懂?!
呂雉伸手按住劉盈,沉聲斥道:“你繼續聽著!”
“給母后再好好的,仔細的聽著!”
【再看對戚夫人和劉如意的做法。】
【要知道,戚夫人可是多次在劉邦面前哭求,要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甚至劉邦也好幾次差點廢了劉盈。】
【如果不是呂雉一直為劉盈籌謀,想方設法和戚夫人明爭暗鬥,力圖保全劉盈太子地位,又是讓張良獻策,又是讓人帶了劉盈的親筆信,還帶了一份厚禮,請“商山四皓”出山等等……】
【恐怕就算有大臣堅決反對廢長立幼,劉邦大概也會一意孤行,到最後,這太子之位則必然是劉如意的。】
【那麼試想一下,劉如意成了皇帝,戚夫人水漲船高,她可會放過一直與她為難的呂雉?】
【又可會放過原本是太子的劉盈?還有呂雉的女兒魯元公主?】
【所以呂雉如此為劉盈籌謀,劉盈卻反為戚夫人痛哭出聲,甚至還大病一場,在此之前又為了防止自己母親謀害劉如意,日夜與劉如意同吃同睡,這是什麼令人費解的愚蠢行為啊?】
秦王宮。
嬴政也是滿臉無言,不能理解。
起先這劉盈聽著是仁善仁義,愛護兄弟,可竟是如此……
自古成王敗寇,那劉如意有劉邦的寵愛,還有那什麼戚夫人與呂雉的相爭,已然是不可調和之局,如此情況下,竟還是要向著這二人?究竟是何想法?這……到底是怎麼想的?
的的確確是令人滿目費解!
漢朝劉邦時期——
戚夫人原本還在哭訴著,讓劉邦廢了呂雉,還想讓劉邦立他們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好保全劉如意的性命。
卻見劉邦敲敲膝蓋,突然問道:“若是你當了皇太后,可會對劉盈和魯元下手?”
“還有呂雉,必然不會放過她吧?”
“妾……”
戚夫人張了張嘴:“陛下,妾怎麼會……”
這話說得連她自己都不信,竟是格外沒底氣。
劉邦又摸了摸自己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