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瞻基時期。
聽到這裡,朱瞻基看向于謙,眼眶不禁泛紅。
緊接著,又聽天幕繼續說道——
【而且當時瓦剌要放朱祁鎮回來,已經當上皇帝的朱祁鈺其實也頗有顧慮,也很不悅,畢竟當初將朱祁鈺推上皇位的,是這些大臣,皇帝也是這些大臣讓他當的,這時候前任皇帝回來,已經大權在握的朱祁鈺自然不怎麼情願。】
【是于謙勸說其皇位已定,不會再更改,所以理當要儘快去接朱祁鎮回來,朱祁鈺這才派人出使瓦剌。】
到此,朱瞻基不由得深深吸了口氣,才看著于謙開口道:“廷益,朕知你……”
“朕知你一直都是好的。”
從聽到“謀逆罪”三個字之後,于謙就低垂下了頭,原本想要跪下請罪,卻被朱瞻基制止住了。
到此時,聽到朱瞻基如此說,于謙也不禁紅了眼眶:“臣,不負君恩。”
明朝朱祁鎮時期。
朱祁鎮張了張嘴,卻不知該具體說些什麼。
他望向朝堂之上挺直站立的于謙,只覺得啞口無言。
【石亨……要為自己謀後路的石亨,原大同副將。
在“土木堡之戰”中戰敗,單騎逃回,被貶官下獄,然而於謙認為,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而且戰敗的主要責任不在他,於是將其釋放,並委任以京師總兵官的重任,統一指揮京師步兵部隊。】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于謙,石亨在後來的北京保衛戰中,才能有機會在對抗瓦剌之時立下大功。】
【但為了讓這場“奪門之變”變得師出有名,于謙非死不可。】
【所以哪裡是謀逆罪,于謙等諸人何罪之有?】
【竟是和岳飛一樣,被冠以了“莫須有”的罪名!】
【然後,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
【就在這座他曾拼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後的結局——斬決。】
【史載:天下冤之!】
【那天,連天都是陰的。】
秦王宮。
嬴政也是陰著一張臉,如此人才,竟又是這樣的結局!
他大秦有多缺人,現在是越來越體現出來了。
人手短缺,嚴重不足,可那宋朝和明朝,竟還如此對待如此難得一見的能臣!
若是不稀罕,倒是把那些人才給他啊?!
真是氣煞他也!可惜可嘆!
【謀逆罪……遂溪的教諭吾豫說于謙的罪應該滅族,于謙所推薦的各文武大臣都應該處死,刑部堅持原判,這才停止,而後千戶白琦又請求寫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國公佈。】
【所謂謀逆,應當是有所圖謀,才要逆反。】
【可於謙,到抄家的時候,家裡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財,只有正屋關鎖得嚴嚴實實。
結果開啟來看,竟是隻有朱祁鈺賜給的蟒袍,劍器!】
【他謀逆什麼?他圖的什麼?】
【自從土木堡之變以後,于謙發誓不和敵人共生存,經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
【朱祁鈺派太監興安,舒良輪流前往去探望,在聽說他的衣服用具過於簡單之後,便下詔令宮中造了賜給他,所賜東西甚至連醋菜都有,又親自到萬歲山,砍竹取汁賜給他。】
【當時有人說明代宗太過寵愛于謙,可就像太監興安等說的那樣——“于謙日夜為國分憂,不問家產,如果他去了,讓朝廷到哪裡還能找到這樣的人?”】
【而就算朱祁鈺如此“寵信”于謙,可到抄家之時,于謙卻是家無餘財,連曹吉祥部下,一個叫朵兒的指揮,都在於謙死後,為其慟哭,還把酒潑在於謙死的地方,哪怕曹吉祥發怒,鞭打他,第二天也仍是照樣潑酒在地表示祭奠。】
【天下百姓都認為于謙是冤枉的!】
“家無餘財……”
朱棣一張臉鐵青又難看,聽到此,更是悲痛又哀嘆不已,如此大臣,如此肱骨能臣!
朱祁鎮……你怎麼對得起?!
【我們都學過於謙所作詩篇《石灰吟》,而這首詩,據說于謙才十二歲之時所作,是他日後的人生追求。】
【而於謙之後的人生,也確實如此詩一樣——為官廉潔正直,鐵面無私,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們愛戴。】
【他是百姓的“於青天”,是明代有名的清官。】
【可於謙最後得到的是什麼?是冤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