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抄原著,還是很省事的。
還能搞個大新聞。
但是思前想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橋段。
他寫的是武俠小說,目的除了賺錢賺名,剩下的就是讓大家能夠愉快的享受這些本該出現的經典,而不是噁心大家。而且他似乎聽說,金庸這樣寫的時候,招來了大量的辱罵,當初鬧得很兇。
以金庸的名氣,都鬧出來這麼大動靜,張譚不敢想象自己寫出來,會怎麼掀起巨浪。
萬一有人給他寄刀片,或者讀者一怒之下,血濺五步。
那就悲劇了。
所以,為了生命安全,張譚決定不寫這一段了。
反正製造劇情的衝突,可以有多種手段,沒必要選擇最下作的一種。
“我寫的是爽文,不是牛頭人啊!”
……
《神鵰俠侶》凡四十回,一百萬字,安微文藝出版社計劃出六冊。
相比出版《射鵰英雄傳》時,草率的版本,這一次,出版社要走精品路線。書本的紙張和裝訂,都要保質保量,錯別字、語句不通順的地方,也一一校訂好,最後,還會請人繪製大量的插畫,增加畫面感。
插畫這一關,需要張譚來把關。
第135章 插畫小龍女
早在金庸那個年代,寫小說因為匆忙趕稿,有非常多的疏漏,雖然金老爺子前後修改過幾次,但很多小地方的疏漏,還是沒有解決。
譬如斷臂的楊過,依然可以“雙手微微顫動”、“抱拳”等等。
類似這樣的bug,在《神鵰俠侶》中是非常多的,一些譬如獨孤求敗到底什麼時代的人,從哪冒出來的,楊過小時候就去過鐵槍廟,但是長大後再去又變成第一次去了,還有小時候的楊過竟然能找到玉米,這分明是明代才傳來中國的植物。
等等。
這都是無傷大雅的小bug,小說一百萬字,寫的時候又是連載,不可能不出現一些疏漏。
最大的疏漏,其實是歷史的疏漏,因為南宋雖然偏安一隅,但也有北伐壯舉。但金庸可能是演義傳本看多了,受到影響,在他的小說中,很多歷史的事件前後時間顛倒了,變得似是而非。一旦按照真正歷史來寫,所有故事就亂了。
當然,小說創作本就是真真假假,虛構的故事摻雜進一些歷史事件,以增加真實感。文學是對歷史、對生活的一種再加工。
同理,張譚創作的《神鵰俠侶》自然也是一大堆疏漏。
好在有出版社的人員,一起幫忙校訂,查漏補缺,讓作品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