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肯定已經離開了本省,失去了這兩位的支援,榆江市委書記一職由誰接任,那就成了一個很大的未知數。這是王文舉和張淮不願看到的,畢竟榆江為榆江系之根本,一旦榆江失控,榆江系也就不復存在。顧此必然失彼,儘管常務副省長很是誘人,但王文舉、張淮權衡利弊,也只能顧此了。基於此,推薦羅亮就成了王文舉可以接受的最佳選擇,畢竟朱明華和王文舉相識已久,彼此都在本省一步步走上來,期間可能會因某些事情有過爭鬥,但很快就風平浪靜,周至誠到本省後,經其調和,朱明華和王文舉的關係空前融洽,這些年兩人作為省政府的一二把手,一直合作愉快,為本省經濟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兩人得以被中央賞識,一同晉升,也得益於此。朱明華和羅亮同屬周至誠賞識之人,王文舉對周至誠一直誠心佩服,讓羅亮接任常務副省長,對榆江系也最為有利。朱明華和王文舉達成共識,共同舉薦,羅亮接任常務副省長也就是十拿九穩。
王文舉今天一早先朱明華一步飛回榆江,朱明華因為上午還有些事情要處理,就在北京多呆了半天,於下午飛回榆江。朱明華省長之所以要趕在今天與同志們一聚,是因為省長知道,用不了二天,其將調離本省的訊息就會在榆江傳開,到時肯定邀約不斷,應接不暇,趁這一二天有點閒暇,把同志們召集一堂,道個謝,感謝同志們這些年來對明華的支援,話個別,交代相關事項,別因為明華一走,就各自為政。都知道搞小團體對黨的事業無益,但在現行的政治體制下,適當的加強同志間的認同感和關聯感還是很有必要。
今天是元旦,朱明華回到榆江後,沒有去省政府,其直接到了富麗華,與先一步到達的羅亮和付國良進行磋商。
對於朱明華的調離,羅亮和付國良都有預期,從中央沒有讓朱明華省長接任本省書記,另行任命趙洪福為本省書記起,此結果就已經註定。因為誰都清楚,如果省長對書記一職沒有想法也就罷了,新書記上任後和省長的關係還有可能調和,問題是在趙洪福書記上任之前,朱明華省長不僅對書記一職有想法,而且還和周至誠書記一起進行了一番努力。如此一來,勢必會引起趙洪福的警覺,趙洪福對朱明華間隙一生,二人之間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付國良知道自己之所以被調離省委秘書長一職,也與周至誠書記和朱明華省長對書記一職的努力不無關係。
趙洪福和朱明華之所以現在還表面上一團和氣,是因為兩人都還懂得剋制,都還不想撕破臉面,彼此鬧得不可開交,這對兩人都沒有好處。但朱明華省長的能力有,在本省的根基深,對書記一職不可能不虎視,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書記和省長針鋒相對前,將其中的一人調離,本省才會風平浪靜,此次省長調離,趙洪福在背後沒有使力,說出來誰都不會相信。
朱明華省長這一調離,羅亮和付國良都看出了將來本省的政治形勢,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本省只怕無人再可與趙洪福書記相抗衡。即便是新省長到任,其在本省也是獨木難支,在開始的一兩年時間裡其根本無法與在本省經營已有兩年半之久的趙洪福書記相提並論。
朱明華就此分析,說:“我們這一系的優勢在哪?就在於大家都是幹實事之人,周書記提攜幹部的前提條件就是有能有德者居之,他器重和提拔之人這才成了本省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所以趙洪福也好,新省長也罷,都不可能棄這樣的一股中堅力量而不用,而且羅亮書記一旦就任常務副省長,同時國良也是常委副省長,加上陶然同志待二月的人大會一經透過,就可走馬上任副省長一職,有了羅書記、國良和陶然,這一系人在省委省政府的力量還是不容他人小視。”
付國良點頭,說:“趙書記應該對此也有所預計,不然豈會一改初衷,同意向中央推薦陶然任副省長,沒有趙洪福書記的推薦,陶然也就成不了候選人。”
羅亮笑,說:“人家能成為一省之書記,豈會看不清形勢,不會沒有政治韜略,現在的政治形勢對他極為有利,他這是在向我們示好。”
朱明華笑,說:“所以我被調離,於大家有弊也有利。弊端就是,力量減小了,益處就是,這力量一小,成不了對手,關係一旦柔和,大家就有可能牽手,互為倚重。”
羅亮笑,說:“未來的格局,一切皆有可能,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走一步看一步,靜觀其變了。”
朱明華點頭,說:“以不變應萬變,在看不清形勢的情況下,靜觀其變,不失為一種策略。羅書記,你離開合海,考慮由誰接讓市委書記一職?”
羅亮笑,說:“還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