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2 / 4)

小說:村頭那棵樟樹 作者:一意孤行

黑的一層火灰。

這邊玉桂孃家也是最困難的時候了,而且玉桂的爹也因為積勞成疾,得了很嚴重的胃病,肚子漲的鼓鼓的,聽到玉桂這邊分了家,硬是硬撐著從史家莊挑了一擔罈罈罐罐什麼的生活必需品過來,幫著玉桂支起這個新家。後來又在後邊的山上弄了些石頭和挖了些泥土,總算是在房子旁邊搭起了一間石頭混泥土的小灶房。。。。。。

32 修水庫挖礦山水泥廠(上

家是分了,但細腳子的那幾個小傢伙還是在老蔡手下無憂無慮的念著書,也不用掏一個子兒,老蔡對他們也是呵護加嚴厲。當然那林雪也從老蔡手裡高小畢了業,去了公社那邊的鎮上讀初中去了。

老蔡兩口子分家後,靠著那三升米和一些紅苕幹,熬成湯湯水水的,湊合著每天糊上兩頓,特別是玉桂,挺著個大肚子,更是餓得慌,不一會就餓了,就喝著井水解餓,一起幹活的有些跟玉桂差不多一起嫁過來的新媳婦,看著實在造孽,也就東家西家的時不時湊點糧食過來接濟一下,總算熬到了新谷出來的時候,可偏偏這個時候,玉桂早產了,還是一個兒子。也許是實在餓的太苦了,那孩子營養跟不上,在肚子裡面鬧起了意見,想早點出來看看外面到底是怎麼個事,怎麼弄的沒吃的,也許是玉桂分家時,因為細腳子的心狠,後來娘虐待新媳婦,把玉桂給氣的發作了,或許還有老蔡上大學被人頂替之事,這所有的一切造成了玉桂身心極度虛弱,體力不支就造成了早產,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早產,足足早了三個月,7個月就生了,幸虧是這兒子命大,好歹總算是活了下來,可惜到後面才知道,由於早產了將近90天,孩子有些器官還沒完全發育成熟,比如那耳膜就沒有長起來,造成了耳背耳聾,要說很大的聲音才能聽見,由於從小就耳聾,又沒人教他說話,說話也是含含糊糊,說不清楚了。關於這個早產兒,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生下來的時候,得了肺炎,在大隊衛生所裡打了慶大黴素,引起了副作用,把個耳朵診聾了。話說回來了,也許那個年代醫術就那個水平,先天性耳聾的最好的辦法是從小就跟他配上耳機,也就是助聽器,可那個年代究竟有沒有那種東西,或者普通人根本就弄不到,失去了最佳的治療和學說話的最佳年齡段,以至於後來終究是半聾半啞,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殘疾人了,再後來,由於老蔡和玉桂的性格缺陷,跟趙姓的一戶人家為了一點宅基地的事,小事鬧成了大事,結果兩家發生了打鬥,老蔡和玉桂倒沒有什麼,那半聾半啞的兒子卻被人家打成了精神分裂症。。。。。。

唉,先不表這傷心欲絕的事了,那都是改革開放後,人心變了,社會風氣與日俱下,才發生的那事,跟大時代的背景是緊密相連的了。

這邊早產兒出生的時候正趕上新谷出來,有的吃的了,那早產兒也就成活了下來,老蔡那個時候還沒完全察覺這個兒子的缺陷,還是按照自己的意思給取了個名字,叫“蔡書航”吧,就是說要把那船開起來,早日出海,早日奔出去,有點出息。

這新谷收上來的時候,這一年四季就進入了相對的農閒時光,不過生產隊裡照樣還是要早上出工,晚上收工的。沒多久,突然就來了很多的山外的人了,說是要駐紮在這一帶的各家各戶裡,修馬路修水庫。

老蔡家雖然小是小點,但還有個大堂屋啊,那是跟蔡家旺兩家共用的堂屋,山外來的人,操著不同的口音,很多還很不好懂,這就奇怪了,隔的不是很遠,竟然口音都不一樣,嘿嘿,這地方就是這樣,不大的一個地方,說話口音那是被稱著九板十三腔的,有的說話捲舌頭,有的說話像過去的唱戲,有的說話像鳥叫,嘰裡呱啦的,很是熱鬧。不過這駐紮還真有點像部隊的那個作風,每家分配幾個名額,由東家負責騰出地方統一安排打通鋪,負責提供喝的水,吃飯吧,那倒是有統一的食堂的,白天干活,晚上睡覺,前期主要是開山炸石,拓寬馬路,完了以後,就進山裡面5裡地的地方修水庫。

說是修水庫,其實水庫早在60年代中期也就是文革前夕就修好了的,現在只是加固水庫罷了。要說這水庫,那是這一帶差不多十年前最大的工程了,當然比那農業學大寨的小打小鬧的梯田大得多的工程。原來一直流淌在趙家灣門口月亮灣的這條河,也叫青山河的,從上面的大峽谷一直流下來,那時候的水很大,也很清,成天嘩啦啦的流水聲門前響起,優美的山村風貌。但在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潮中,要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優勢,不叫這條河的水白白的流淌,要在上游最險要的兩山的隘口建一座大壩,把河水攔住,修成大壩大水庫,然後沿著山邊修成渠道,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