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條船上。
那中年人已經命人用木盒裝好龍頭,放入底艙。上前朝王凱魂施禮說道:“恭請蟄神進艙休息!”
苗君儒經過中年人身邊的時候,聽到中年人低聲說道:“您好,苗教授!”
苗君儒問道:“你認得我嗎?”
中年人笑了一下,說道:“一年前,我在北平衡源齋李老闆那裡,見過您一面!”
苗君儒這才想起,一年前北平衡源齋老闆李子衡請他去鑑定一個戰國時代的銘玉杖首,杖首為青玉製作,有灰黑色暈斑,十二面稜柱體,高52厘米,寬34厘米。中空但未穿頂,用來套在杖上,頂部為圓形平面,一面下部有一孔與內腹相通,稜面經拋光。在十二面中,每面自上而下陰文篆刻三字,有重文符號,共計45字,全文為:“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記述了“行氣”的要領,是有關氣功的最早記錄。他當時覺得上面的銘文有些怪異,還用墨汁拓了下來,帶回學校請潘教授做進一步的研究。
潘教授後來對他說,銘文主要闡述小周天功的做法和行功時的注意事項。玉器本無名稱,武術界人士把它稱做“行氣玉佩銘”,又稱玉銘和行氣銘。它的主要內容就是深呼吸,這也是氣功的關鍵,主要方法就是腹式呼吸法。同時它也閃爍著中國傳統哲學的光芒——持之以恆地練習下去,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古代的中國人,就非常注重內功和武術的雙修煉。
據李子衡介紹,那塊銘玉杖首就是這個叫楊不修的中年人拿來賣的。
鑑定完銘玉杖首的真偽,苗君儒就離開了,前後待了不到20分鐘,這期間,他並沒有跟這個叫楊不修的中年人說一句話。當然,他也無法得知這個人的底細,更不知那塊銘玉杖首的來歷。
苗君儒還記起來,他和楊不修除了在李子衡家中見過一面外,還在西山碧雲寺為孫中山舉行的祭靈盛典上,見過一面。當時祭靈盛典剛剛開始,楊不修與一個侍從官站在一起,看上去,兩人的關係還挺密切的。也許那時,楊不修並沒有注意到人群中的苗君儒。
雖然確定楊不修是水神幫的人,但是能夠進入祭靈盛典現場的,也絕非泛泛之輩。想到這裡,苗君儒已經想好了對策。
“你是說北平衡源齋李老闆那裡?我怎麼沒有印象呢?”苗君儒裝出一副絲毫沒有印象的樣子,有時候裝糊塗也是一種對付別人的手段,只要自己心裡有數就行了。
“也許苗教授貴人多忘事,”楊不修笑了一下,似乎並不介意苗君儒不記得他。
“明天正午之前可以到達嗎?”王凱魂站在船艙邊問。
“稟蟄神,若照這樣的速度,明天上午就可以到達那地方了,我已命奉節的兄弟做好了準備!”楊不修躬身說道。
王凱魂“唔”了一聲,說道:“我要休息一下,六個時辰內不要打擾我!”說完,他走進艙去了。
苗君儒也要跟進去,不料被一名壯漢伸手攔住。
楊不修解釋道:“苗教授,蟄神休息期間,不容旁人打擾!”
才剛剛加入水神幫,轉眼就成外人了,或許楊不修並不知道苗君儒加入水神幫的事情。他正要說話,卻見已經走進船艙的王凱魂返身回來,說道:“你們兩個人應該好好談一談!”
王凱魂說完這句話的時候,臉上閃現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但是那眼神卻冷得像冰,直透到人的心裡,似乎完全把別人的心思看穿。
“我和他沒有什麼好談的。”苗君儒說道。
“他十幾年前加入本幫的時候,是南方軍隊中的排長,很有政治背景的……”王凱魂的話還沒有說完,楊不修的臉色就已經變了。
楊不修驚道:“你還知道多少?”
王凱魂微笑道:“你太小瞧水神幫。你做過的那些事情,別以為我不知道。西山碧雲寺中為孫先生舉行祭靈盛典的那天,發生了什麼事,我想你比我還清楚!”
這兩下大起大落,苗君儒都有些糊塗了,楊不修到底在碧雲寺中做了什麼?這一切和黃森勃交給他的寶玉兮盒有什麼聯絡?
劉白能夠成功拿到金剛舍利子,難道也是得到了楊不修的暗助?這麼說的話,楊不修應該是有功勞的,為什麼王凱魂的話裡話外,含有另外一層意思呢?
王凱魂只蝸居在那間小屋裡,他又是如何知道那裡的事呢?
楊不修冷笑道:“不愧是蟄神,躲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