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1 / 3)

感謝評論家吉野仁在事先看過原稿之後,告訴我“國家監視著你(國家があなたを監視する)”這個電視節目的存在。謝謝您。

在這一次的寫作過程中,我同樣獲得了各方的協助,以下只列出參與了具體取材活動的協助者姓名。

關於煙火,感謝芳賀火工提供的資料,讓我學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識,謝謝您。

另外,關於下水道,感謝仙台市公所的加藤公優先生和東海香小姐所提供的意見。在實地參觀下水道的過程中,受到稻村哲明先生、妗�鍇逍⑾壬�⑿∷尚⒒韻壬�惱展耍�行患肝徊θ噝���

關於汽車,則徵詢了東北馬自達南吉成店的鈴木忍先生及各位員工、Honda Cars東京中央井荻店的茅野尚義先生等幾位的意見,感謝各位的詳細解說。

當然,這個故事是虛構的。除了參考文獻及取材活動中所獲得的情報之外,還參雜了許多我個人的想像,由於情節上的需要,有不少內容與現實相差甚遠,希望各位讓者不要當真。

★解說★

面對老大哥的催眠曲,我們搖滾!

——關於《Golden Slumbers》

※本文涉及《Golden Slumbers》一書情節,請自行斟酌是否閱讀。

有個法子可以對抗老大哥。那叫搖滾。——《School of Rock》

考慮過許多切入談論《Golden Slumbers》這個故事的角度。

大量時空跳躍敘事方式令人想起動畫監督今敏擅用的剪接手法,媒體公佈嫌犯所引發的各界議論,也與今敏的深夜動畫作品《妄想代理人》中的部分想法呼應,值得聊聊;故事中首相金田貞義的暗殺事件是以美國第卅五屆總統甘乃迪(John F。Kennedy)為藍本虛構的,該樁發生在一九六三年的刺殺案件謎團多多,有許多可供討論之處;而本書情節當中出現的安全系統“保安盒”,明顯是向歐威爾(George Orwell)名作《一九八四》致敬,關於“國家安全”與“個人思考及隱私”兩者之間的權衡,很有議辯的空間;作者伊坂幸太郎這種一方面架空歷史,一方面將現實中的音樂及地理背景置入,以及本書特殊的敘事架構,也有不少有趣的想法可以討論。

但經過思索,發現或許最合適的切入角度,正是“搖滾”。

伊坂幸太郎喜歡在作品當中置入“音樂”這個元素的習慣,只要讀過他的幾本書就會發現,有時候只是一種概括性的提及(例如《奧杜邦的祈禱》),有時則會強調某個創作者或某一首歌(例如《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框》中提到的Bob Dylan及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但在本書《Golden Slumbers》中,伊坂選擇的曲子——披頭四(The Beatles)的《Golaten Slumbers》不但直接就是書名,而且切題地將這個故事裡想說的東西、想表達的精神全數兜攏,搭配得十分巧妙。

《Golden Slumbers》是首什麼樣的歌呢?

這首曲子收錄在披頭四發行的倒數第二張專輯《Abbey Road》中,但這張在一九六九年發行的專輯,錄音時間比一九七〇年發行的最後一張專輯《Let It Be》還晚,也就是說,《Abbey Road》才是披頭四團員合作的最後一張唱片。用曲目計算,這張專輯一共收錄了十七首曲子,其中從第九首《You Never Give Me Your Money》到第十六首《The End》由團員之一的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編輯連綴成一首組曲,《Golden Slumbers》是其中的第六首歌。

在本書關鍵人森田森吾與主人公青柳雅春的對話裡,這首曲子第一次被提及。

森田森吾表示,這首曲子的第一句歌詞讓他想起曾與青柳相處的快樂學生時光;歌詞中的“Once there was a way……”不但表示“這條回去的路現今已然不存在了”,經過森田的解釋,也增加了“過去的純真歲月已經結束”的殘忍事實。在這個故事中,過去友伴的背叛與信任,正是推動情節的重要因素;在錄製《Abbey Road》時,披頭四其實已經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麥卡尼將各個團員創作的短歌集合成組曲,原來就有期許大家重新聚首的意思(不過,組曲的最末一首曲目卻是不祥的《The End》),這種感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